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4期   作者:蔡文地
[导读]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
        蔡文地
        福建省南安市蓝园高级中学
        摘要: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
        关键词:中学体育;兴趣;方法
        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可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呢?
1 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以“悬念式设疑”为例,即在上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2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
        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而教师的语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

例如跳马练习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美感及趣味,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这种快乐气氛不仅浮现与表面,而且是发自学生内心成功的快乐。
3 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选用和搭配。
        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产生了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一点一点的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得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用和搭配教材呢?可以与动物动作相联系,例:青蛙跳远、武术鹰爪、篮板球的猿猴动作;与故事、童话结合,例: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用边做边说边唱完成;充分利用器械,例:滚轴车练习短跑技术动作;创设情景,例:阅兵仪式练习队列对形等。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教材的新颖。
4 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场地、器材安排要有序有吸引力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易受干扰是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场地、器材安排恰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