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裂缝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郭学娟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郭学娟 王文峰 张增华 姜哲华
[导读] 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裂缝,就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裂缝由浅层扩展到深层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的发展也有了进步。道路桥梁如果出现裂缝,桥梁的承重能力、使用寿命、抗震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控制好施工过程当中的裂缝问题,可以显著提升桥梁施工质量,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裂缝,就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裂缝由浅层扩展到深层。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裂缝;问题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引言
        桥梁施工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较多的环节,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应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结合裂缝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桥梁建设的质量能够得到提升,满足使用的需求。文章对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危害进行了概括,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包括干缩、施工影响、水化热及不均匀沉降),提出了控制的措施(包括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加强温度控制、保证材料的质量),使工程的建设质量能够达到最终的要求,提升桥梁建设的安全性。
        1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数量持续增加,对城市交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桥梁道路工程大量兴建,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为居民出行提供了巨大便捷。由于桥梁道路建设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以及工艺复杂等特点,对工程的耐久性、美观性以及安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如果发生裂缝情况,不仅对工程的使用年限和美观性带来影响,还会为居民出行埋下隐患,因此,施工单位需要认识到裂缝的危害,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进而提升施工建设质量,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道路桥梁施工裂缝问题的成因
        2.1选料不严问题
        混凝土材料主要由水泥砂浆、骨料材料、矿渣材料等构成,如果在施工准备的过程当中,使用的骨料颗粒过大,或者水泥砂浆的水灰比调整不当,就容易造成水泥砂浆的收缩比过大。当道路桥梁的表面出现比较明显的裂缝时,首先检查组成材料,通过红外探测、组分分析等方式,检验混凝土水泥砂浆的材料强度是否满足工程施工计划的相关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对混凝土的外加剂进行检验。
        2.2设计结构问题
        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问题也是造成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建筑的整体承重要求,就会导致在施工的后期,由于混凝土构件与地基结构之间截面尺寸存在偏差,造成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如果在模型架设的过程中,计算出现失误,或者对材料使用的整体效果没有进行一体化的衡量,也有可能会造成这种问题。
        2.3温度差异问题
        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值,也会造成混凝土构件本身发生热反应,形成比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导致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之间的收缩程度不一致,就会导致内部的温度升高,从而造成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开裂问题。如果浇筑施工的时间过长,或者浇筑时间段内气温过高等都有可能会造成这种问题。
       3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
       为了控制桥梁施工中的裂缝问题,应加强对材料的控制。首先,应对水泥进行合理选择。采用收缩量低的水泥进行施工,同时保证水化热的程度较小。这种材料中含有的物质会导致发热的速度加快,散发的热量也较多,同时水泥越细发热越快,对散发过程不会造成影响。

因此,在选择水泥时可以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材料,借助材料的良好性能加强施工的效果,有效地提升结构的强度水平。其次,施工时应对骨料的使用进行控制。使用粗骨料作为材料,并且选择粒径较好及弹性模量较低的骨料,合理控制骨料的细度模数,将含泥率降低,使其能够控制在0.33之内,避免砂率较高对材料带来影响,有效减少骨料过多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问题。最后,应对粉煤灰进行控制。一般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能够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使水泥的水化热量得到控制,避免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带来影响,加强其密实性,提升抗渗能力,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在混凝土中混入粉煤灰能够起到物理填充的效果,使粉末效应逐渐加强,因此应将密实度提升,使泌水和离析的现象得到控制,并且使水化热峰值的时间延后,达到施工的目的,使混凝土的性能能够得到保障。此外,在使用外加剂的时候,应对施工中混凝土的情况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减水剂。由于这种外加剂能够将混凝土的和易性改善,减少水泥的使用,因此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采用缓凝剂也可以达到放热峰值时间延后的效果,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膨胀剂的使用可以代替水泥,通过使混凝土发生膨胀的方式减少混凝土中的拉应力,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
        3.2加强温度控制
        在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的时候,为了有效减少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应借助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通过控制温度避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使建设的效果达到要求。通常在施工中利用的温度控制方式如下:温度较高的时候,将水管放置在混凝土之中,选择3m的距离,并且在各个浇筑层中设置好水管层,铺设的高程应根据浇筑层情况进行调整。控制温差的时候,应使混凝土与水的温差低于22℃,还应保证水流速度的稳定性,每隔一段时间对水流进行速度测量,控制好环境的温度及混凝土的温度,并且将温度数据详细地记录下来,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解决。通常,通水冷却的时长应在15~21d范围内,有效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使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加强。在夏季进行浇筑施工时,应对浇筑温度进行控制,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内进行作业,还应对浇筑的厚度进行合理调整,使散热的速度加快,有效避免温差带来的裂缝问题。此外,可以借助二次振捣的方式进行施工,使混凝土结构更加稳定,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水平。当环境温度突然降低的时候,应利用保温措施进行处理,使用保温材料进行施工,并且使用定时喷洒热水等方式来加强混凝土的散热效果,达到控制温度的目标,减少温度变化过快带来的影响。
        3.3保证材料的质量
        在桥梁施工中,材料的质量控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裂缝问题的产生,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管理,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数量及规格等,对钢筋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在不影响工程成本的情况下,选择质量较好的材料,同时在摆放材料的时候,应严格地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避免材料受到影响,使材料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此外,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对桥梁的环境情况进行明确,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进行控制,使混凝土材料等使用能够满足建设的需求,提升桥梁建设的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持续加快的大背景下,桥梁和道路工程的规模持续扩大,为居民安全出行了提供了巨大便捷,想要保证运行安全和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给予施工质量以高度重视,并且对裂缝成因进行有效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进而消除和减少施工裂缝,不断总结施工经验,加强施工关键环节的管理,重视施工流程衔接的重要性,提升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充分发挥桥梁道路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伟.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J].交通世界,2020(Z2):148-149.
        [2]宁建阳.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J].华东公路,2019(06):39-40.
        [3]陈兰存.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9(34):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