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超
天津师范大学 300000
摘要:国内关于批判性思维评价方式普遍以量表为主,且大多还是沿用对CCTDI的中译本,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的研究方面上实践较少,难以轻易迁移应用。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旨在针对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方式,开展关于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以“整体批判性思维得分规则”作为评价主要依据,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反复修订,从而拟定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技能、教学评价
前言
如今,高等院校已将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列为教育目标之一,并开设相关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为此建设了相关的课程模式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反观在评价内容上,大部分则还是根据经过专家学者修订的《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两个量表。在教学意义层面上的评价更是少之又少,仅依据量表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难以看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更新,重点关注课堂中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评价,即通过怎样的方式、标准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价,从而作为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的依据。
一、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的涵义
对批判性思维涵义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内容之一,最初定义是由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之一罗伯特·恩尼斯所给的: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而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万物的发展,不断的被专家学者再次提出,不断更新补充。美国哲学学会采用Delphi方法,集合多位专家反复修订,得出关于批判性思维和理想的批判性思维的综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其结果是解释、分析、评价和推理,以及对作为判断依据的证据性、概念性、方法性、标准性或语境性考虑的解释”。[[]]即便这样,不管有多少种不同的定义,它们都围绕着一点——“合理判断、自我校准”。详细说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对某事物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进行自我调节的持续性思维活动。它希望我们大胆质疑而非愤世嫉俗,思想开放而非固执已见。
(二)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
美国哲学学会的专家发现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包括技能维度和性格维度。其中技能维度也就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包括以下六点认知技能:阐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理 (inference)、解释(explanation)和自我调整(self-Regulation)。[[]]每一项技能后还划分了相应的子技能,并给出解释说明。
这些技能的划分,进一步解读了批判性思维。一个人越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就越有可能被视为擅长批判性思维。[[]]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批判性思维核心技能也是我们批判性思维体现的一种方式,批判性思维强的人在技能方面的使用情况一定是比较明显且熟练的。但这不意味着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必须精通每一项技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效的使用批判性思维技能,从而达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的。
二、批判性思维评价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方式,国外批判性思维测试主要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客观题普遍是像《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等量表测试。客观题则有《恩尼斯一韦尔批判性思维作文测验》、国际批判性思维测试等通过按要求写作的文章评价。无论是哪种方式,无外乎都要求根据固定的题目拟写从而进行测评,测试某年龄段的批判性思维。笔者通过不断的资料查找,发现了彼得?法乔恩博土和诺琳法乔恩博士开发的发展和评价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整体批判性思维得分规则》。该评价对被试人员没有年龄、学习情况等限制,可以运用于很多不同情境。将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过程视为一套由某些人格气质所支持的认知技能,整合了批判性思维所涉及的技能和倾向、其它一些批判性思维气质,依据划分的依据更便于观测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变化,并且可用于评价很多不同情境(课堂讨论、论文、文章、座谈报告等)中体现的批判性思维。共分为强、合格、不合格、弱四个等级。
三、批判性思维评价方法的研究设计
有时我们在生活中,会觉得某个人批判性思维很强,或许这样的他有着敏锐的头脑、遇事理智思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等表现。而你有是通过什么理由认为他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呢?专家学者们也为此给出了一些能够体现出批判性思维生活或生存方式的表现,具体像对广泛事物怀有好奇心、想要充分掌握信息并力争做到、善于抓住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机会[[]]等习性。或许正是通过这些习性表现,成为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批判性思维倾向的依据。但这毕竟只是部分外在的可能表现,事实上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批判性思维的标准。
本研究以人文性质课堂作为研究基础,如改变传统哲学教育课堂中的讲授方式,在课程中,添加相关教学活动,并将其作为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主要方式。例如,可以设置辩论赛活动,因为辩论赛是思维互相碰撞交流、运用批判性思维最集中的场合。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达到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还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氛围及增添课程多样化。
故此,在针对课程特点确定相应教学活动后,选用上述介绍的和“整体批判性思维得分规则”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图1批判性思维评价):
图1 批判性思维评价
具体在一学期或一个教学周中通过开展定期的教学活动,向学生说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任务,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问题引导进行思维技能的练习,激发学生思考,为了后续的评价分析,可以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收集学生反馈的作业内容(文本等形式不限)进行整体批判性思维的评价,定期的考察不仅能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还能及时对教学活动做出调整。主要通过教学活动中收集到的学生数据,依据彼得·法乔恩博士和诺琳·法乔恩博士开发的发展和评价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整体批判性思维得分规则”进行评价,汇总所有的评价结果。之后,整理分析所得的数据结果,对学生的表现做综合评价。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更明显的表现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依据这些评价,不断对教学方式改进提升,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最后统计作业的评价结果,根据分数或者等级等数据结果,从几次的评价中找寻规律,结合思维发展的特点分析形成原因,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点除了考察技能的使用情况及思维发展过程,还为教师提供指导性建议,以便在之后的教学中避免影响学生思维培养的无关因素,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活动及方法,以尽可能少的重复次数实现思维技能的最透彻把握和最熟练运用,使得学生在思维技能的使用上更为全面,促进思维技能的迁移,打破在某一学科中熟练使用的局限。
四、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活动。首先,明确指出课程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告知学生辩论赛在课程中的本质是为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处于有意识地操作思维方法与学科方法的状态。其次,提高学生参与辩论赛兴趣度,在良好的真实情境中学习思维技能,便于学生在加深知识学习深度同的时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应用,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模式。最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以一个整体概念来指导,应该从整个教学活动入手,包括辩题的选取,资料补充,以及整场辩论赛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加以引导认真思考。而评价也不能紧靠技能方面的特征来判定,在具体课程中,还是要总结各方面因素,尽可能避免无关因素,做出最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Robert H. Ennis,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Thinking Skill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2):44- 48.
[2]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The Delphi Report: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prepared for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P. Facione, Project Director. ERICDoc.No. ED315-423, 1990.
[3]彼得·范西昂,都建颖,李琼.批判性思维:它是什么,为何重要[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7):10-27+41.
作者简介:霍文超(1995—),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