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摄影的情感表达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陈红
[导读] 观念摄影是以摄影师的主观设想为核心,通过摄影的视觉思维,向观众传达作品内涵的艺术形式,最主要的表现是它的情感表达。
        陈红
        天津极光焦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天津市东丽区        300000
        观念摄影是以摄影师的主观设想为核心,通过摄影的视觉思维,向观众传达作品内涵的艺术形式,最主要的表现是它的情感表达。它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很多种“不同”的解读。在创作时,摄影师通过精心布置创作对象,不断改变其形态位置、视觉效果,透过作品提出一些带有意味性的话题,引人思考和反思。同时,赋予画面乐观积极性,引导观众良性的、积极的去体会与感知,能让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1、利用熟知素材,增强画面视觉效果
        选择令人熟悉的场景或内容作为画面素材对题材本身起到渲染作用。善选场景或素材,利用拼接、模仿、涂绘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渲染氛围和突出主题,使整幅画面更加深刻。

        图1《守护熊猫》: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全世界最为珍稀的动物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大力保护下,大熊猫的濒危等级从濒危调整到易危。大熊猫的分布曾经非常广,经遍布华东、华南和西南。但现在因为人类活动,它们已经被压缩到了中部的秦岭到西南四川非常破碎化的一片山地之中。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的捕猎和偷猎,致使很多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作品从节能减排,水资源保护,土地再利用,商场等多个角度进行拍摄,以此来呼吁和强化大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守护熊猫,守护大自然。
        2、利用对比手法,丰富画面内涵意义
        巧用对比手法,将观念摄影中的主观思想阐述结合上下、色调、虚实等对比手法,通过运用人们的视觉规律,逆向引导思考,来强化作品的主观思想、丰富整个画面的内涵意义。

        图2《倒着看人生》: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解答,作品从上往下看意味着结束,而倒着从下往上看,却是新生,新的开始。
        3、利用内在表现,引发观众积极思考
        观念摄影中,摄影客观再现功能显得不那么重要,它不只是摄影师被动的去记录,而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他们也不再只是对生活中的瞬间捕捉,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影像媒介来结合现实表达文化层面上的思考。利用摄影语言来表达事物内在的精神,利用主观思想引发观众对于作品本身的思考,延伸出对于事物外的思考。

        图3《荷·冬语》:初冬,当花瓣慢慢凋零,那卓尔不群的荷花也开败了,但它们仍立于那碎细浮萍的青碧之上,任凭那寒风瑟瑟......想来年入夏,又将是充满着缕缕清香,映日荷花别样红般的美景!
每一幅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解读,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想象空间、不同的审美意趣,观众的“不同”,那么就赋予了观念摄影更多的可能性,而将这种“不同”利用摄影语言加以表达,用以展现摄影师的主观思想,不再局限于揭露某些事实,而是开拓其深度意义,用更积极有力的形式,将生活中的乐观向上、将正能量的情感表达带给观众,利用观念摄影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赋予它更深刻的社会性含义,这正是观念摄影的魅力所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