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飞
石家庄海山实业发展总公司 河北 石家庄,050208
摘要: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现代工业生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及标准。机电一体化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实践领域,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工业生产效率,而且能对生产安全性提供强有力地支持。本文首先对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然后提出相关应用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措施分析
1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述
1.1智能控制概述
智能控制主要是指脱离人工控制的前提下,能够对系统自行驱动控制的智能机器,运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如类似于计算机模拟的人类大脑运行体系,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智能控制主要包括专家控制体系、遗传与进化核算、人工网络自动操作、智能组合体系、分阶传递控制等等。其复合或集成智能操控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组织性、多变性、边缘交叉性等为一体的智能控制体系。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逐年飞速发展,智能控制系统被运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且应用效率较高,使用较为方便,为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虽然相对较为复杂,但是能够达到很多人工不能完成的工作,其控制程度更为精准、高效,虽然使用较为复杂,但是应用中却能简化生产步骤,减少人工生产力,还能降低对人类的危害。我国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智能控制将会占有重要的比例,促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进步。
1.2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将机械系统进行自动化与智能化运用,利用计算机对机械生产进行控制与驱动,一方面能够满足机械生产产品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其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现今我国光纤网络和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提升,更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系统的进步与发展,使智能控制扩大应用范围,带动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
2机电一体化系统运用智能控制的措施分析
2.1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人工操作为传统工作模式,并且深受人工操作模式的影响,其制造水平相对滞后,无法保证总体制造效率及制造成果。受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进步的影响,智能化技术肩负起自身引起企业生产变革的工作职责,促使智能化控制技术带领机电一体化系统逐渐取代人工操作,极大程度上拓展其技术应用范围,例如故障诊断及监控检查等。同时,主张植入工作人员的思维及经验,利用仿真模拟手段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操作任务,不止能大幅度提高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更能保证其生产进度及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长远发展。
从长远角度来看,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加工行业间高度融合,即以智能化控制技术为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能形成全新一代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又称为智能化制造系统),能利用神经网络及模糊数学等理论知识,统一建立产品生产过程的模型,真正意义上做到模拟产品生产流程及生产环境,消除影响产品生产质量的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生产精度及生产质量。同时,机电一体化系统运用智能控制技术的具体操作期间,能凭借传感器融合技术手段,模拟或仿真机械制造的总体动态过程,全面搜集或反馈相关数据信息,便于技术人员以此为参考依据调整操作流程,为优化机械制造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2数字控制
通常情况下,数字控制指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控制机械加工及机械运动过程的技术手段,尤其是现代化工业生产期间,不仅明确要求企业快速、高效、安全地完成零部件加工的工作任务,更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处理能力,方可立足于企业具体情况、满足动态化调整产品动态加工路径的要求。可见,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通信能力及人机交互能力,实现自主学习提升的目标。数据控制系统中运用智能控制技术的流程相对简单,能弥补传统控制模式的不足,彻底解决传统控制模式现存的问题,仅依靠模糊控制理论,基本实现控制数控系统中各个模块的目标。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数据控制系统中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典型代表,主要通过补差计算等方法实现智能化控制的目标,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与其他控制技术相比,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的自我适应能力相对强大,基本实现增益调节零部件加工位置的目标。其中,补差计算指数控系统加工期间,立足于零部件当前状态,结合毛坯件的核心关键点位置,不得忽略毛坯件最终形态下关键点位置的具体信息,尽量于终点与起点间插入一系列点,满足精细化加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零部件加工的精确度,为机械生产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大大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2.3机器人
机器人作为智能化机械装备之一,具有执行能力强、辨识能力强及计算能力强等鲜明特点,往往呈现出耦合性、时变性及非线性等多元化特征,普遍集中于动力系统之中,被视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技术的集中体现及结晶产物。具体说来,机器人领域中运用智能控制系统能彻底解决其运动姿态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发挥精密计算的作用,帮助机器人掌握及规划科学合理的行动路线,甚至附带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意义上做到智能化处理复杂信息。由此可见,具体设计期间,将机器人视觉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能充分发挥自带传感器的作用,帮助机器人感觉周围事物、躲避更多障碍物,大大提高其动作协调性。
2.4在交流系统中的应用
交流系统极为复杂,数据内容极为不准确,也会不定时产生变化,还有一些外在因素的负载干扰,交流系统与被控制对象两者之间就存在非线性不确定问题,增加其干扰程度,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的运行工作状态,对于模型的准确性无法保障,也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对交流系统运行的需求。交流系统中运用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的精准度,还能提高其系统运行的控制程度与稳定性,根据运行数据信息进行智能控制与调整,更能满足工业生产加工的需求。
3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逐渐提升,更为关注智能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今我国智能控制技术运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能够提高工业生产加工水平与质量,人们对智能技术的研究也更为深入,智能控制技术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研究与热爱,智能化发展会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结合在未来一定会上升到全新的技术层面,为各个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为高效的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控制技术现今已经被机电一体化体系广泛运用,各个行业也逐渐开始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推动了我国各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更好地带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虽然我国智能控制技术逐渐被运用在各个领域中,但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专业人员加强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从而推动我国技术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传生.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 中国设备工程, 2018, 000(006):223-224.
[2]孙常伟.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 内燃机与配件, 2018, 000(009):P.234-235.
[3]贾睿.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 信息记录材料, 2019, 020(008):85-86.
[4]王海滨.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