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核心素养,聚焦精细化集体备课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陈红宇
[导读] 备好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改革,
        陈红宇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发展小学   529000
        摘要:备好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改革,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树立学生、教师、学校协同发展的目标,进而寻找到推动学生全面提升的策略。本文将着眼于核心素养,探讨精细化集体备课的实现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精细化;集体备课
        前言: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育教学工作应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若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视教师的能力培养,促使教师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思想。备课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需要以学科特征、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为基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让其充分体现核心素养这一课程定位。本文将对集体备课新模式进行讨论分析,希望能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备课管理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之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集体备课作为课堂教学与教研工作的连接点,必须以一定的管理制度作为基本保障,提高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出席率,进而逐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具体而言,学校应当组织校内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集体备课的管理机构,全面落实集体备课的管理与监督,同时借助常规检查、考核评价等方式来衡量教师的备课效果,设立奖励机制,及时给予优秀教师以奖励,表现较差的教师则督促其虚心求教,加强备课、练课。此外,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二、备课过程
        集体备课的过程主要包含:备课活动的准备、集体讨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信息反馈。每一个环节需要设置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具体如下:
(一)“一目标”“二研读”“三确定”
        在进行活动准备时,应严格按照一目标、二研读、三确定的步骤完成。所谓一目标,是指教研组所有教师要设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其后围绕该目标设计问题,其后有序完成个人备课。二研读要求教师深入钻研与教材标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多种教育资源,比如德育教育资源等。三确定指明了集体备课的形式,分别为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确定研讨课题、确定中心发言人,让集体备课活动更为规范。
(二)“四有”“五备”“六确定”“七统一”
集体研讨环节,每位教师应当积极参与,让教案内容更为充实、完善。具体而言,教师需要遵循“四有”“五备”“六确定”“七统一”。


四有,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即参与集体研讨时,必须心中有学生、有本、有法、有方案,这里的学生不仅包含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而且包含其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征;本指教师必须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能够自主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法即方法,要求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案为学案,特指教学设计。
五备,强调了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第一,备课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备内容,合理区分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第三,备教材与教学方式。第四,准备教学设计。第五,集体研讨教学工具的使用计划,考虑如何设计板书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六确定,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确定基本知识点、训练的内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学生思维拓展的方式。
七统一,主要是针对备课提纲而言的,中心发言人需要把握集体备课的进度,修改提纲时,先让所有教师统一理念,统一知识点和训练的内容,统一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难度等。其后组织教师分析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最终形成统一的结论。教师要做的,是以统一的学案为基础,撰写适合班内学生的个案。按照这种方式设计学案,教师可以发挥个人特长,互相交流学习,优化学案设计,同时可以将教学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教学设计更为合理有效。
为了防止类似教案的出现,教师应当做到:第一,重视集体备课活动,当有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建议,要及时表达出来,集思广益。第二,教师应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能盲目学习其他教师,让教案具备自己的个性。第三,教案上要有对应标记,比如教法修改、内容补充、课后反思等,都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作为宝贵的教学材料。
(三)信息反馈做到:有效反思
        进行信息反馈之前,教师需要严格按照原本设计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观察学生 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而总结该方案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备课、授课提供参考依据。
三、以学生为本,精心打造生命教育的快乐课堂
        无论是前期备课,还是授课、课后反思,其目的都在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备课环节而言,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需要及时纠正错误的、过时的教学思想,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集体备课将所有教师的智慧与经验融合为一体,将最终得到的备课成果引入教学环节当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同时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总的来说,集体备课需要经历实践活动的检验,只有如此,集体备课的理论才能得到反复检验,促使教师及时发现错误的教育理论,积累实战经验。
结语   
        集体备课的优势非常明显,不仅能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提升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水平。不过实践当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只顾着发表个人意见,不听取他人的建议;每个教师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愿意和其他教师互相合作,虽然集体备课定时定点展开,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备课管理非常必要,应借助对应措施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反思意识,提高集体备课的成效。学校应关注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核心素养,采取必要手段促进集体备课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1]周新霞,王秀梅. “研教合一”文化映射下集体备课的应然样态[J]. 教学与管理,2019(22):32-34.
[2]黄丽雄.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J]. 教育观察,2019,8(26):66-67+71.
[3]斯苗儿. 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机制[J]. 人民教育,2019(22):65-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