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魏倩岚 韩荣帅 冯平梅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魏倩岚  韩荣帅  冯平梅    
        三门峡市第三实验小学   472000
 
        摘要 :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各种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也不断强调。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小觑。因此,笔者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发展健康心理,为人生之路夯实好健康心理基础。
        关联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其他各个方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健康的生活。近些年,各地小学生轻生事件频发,帮助小学生矫正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我们看待心理问题,既要用发展的眼光,又要考虑其具体的学校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会周边环境。因此,我们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笔者以三门峡市某小学为例,分析不同心理问题的表征、成因及对策,切实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1)小学生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内心敏感脆弱,容易情绪化,缺乏判断力,易受外界干扰,自卑、叛逆以及走向极端化。
        (2)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从小学生本身来讲,造成其早期心理问题直接原因主要是心智发展不成熟,容易冲动,情绪发展情境化。从外界因素讲,笔者认为,应分为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三种。学校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语言暴力等;家庭不和睦或不完整,父母对待子女方式不恰当;社会对成功的定位不当,中国传统等级文化、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对少年儿童心理方面造成影响。如果其自身自我梳理能力差,加之不加以外界心理干预,就会演变成各种影响其个人发展的心理问题。针对以上三钟外界因素,笔者各选择一种普遍且关键的情况进行阐述。
        1.学校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语言的传递尤其关键。信息的传递80%靠语言,积极的语言带来的是正能量,消极的语言长久的积累可以毁灭一个人心中的光。根据王晖同志在实际教学中对在校学生的调查发现,55.9%的学生表示老师鼓励的语言会使自己更加努力学习,44.1%的学生选择了老师温柔的语言会使其更偏爱学习。由此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暴力的确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使用语言暴力会使学生不再尊敬与信任教师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教师使用不文明语言批评学生,会使学生之间相互排斥,不能友好相处。[1]小学心理课程应该是丰富多样的[2],但现实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心理疏导也徒有虚名,主课学习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仅仅参考各个班级的教学成绩也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累计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原因。
        2.家庭环境
        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让家长们尽一切努力让孩子少吃苦,在生活上过度溺爱,无限满足,秉承富养的态度,却不知不觉造成了孩子们过度依赖、无比脆弱的心理。在学习上,家长丝毫没有对孩子松懈,偶尔的一丁点退步,都被家长无限放大,在孩子面前不断强调,轻则唠叨,重则使用身体暴力或者精神冷落,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孩子的自卑情绪和胆怯心理就会不断产出。有些时候老师给家长反映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了解后,没有第一时间去向孩子了解他的想法和原因,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履行家长的“专治权”。

细细分析,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最后悲剧如期到来。因为对孩子而言,他的压力已经到了其最大承受阈限,选择自暴自弃自弃是他能唯一掌握主动权的事情。
        3.社会周边
    在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科技时代、网络及高科技电子设备的升级,促进信息传递的同时,也促进了各种消极信息的传播。少年儿童心理不成熟,好奇心强烈,正确的判断能力较低,如果监护人不加以引导,就容易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从而接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以至于心理健康也随之受害。类似于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现在是很多网络用户的装机必备。可是这种根据大数据推算不断向受众推送喜欢的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说,图乐没问题。问题关键在于,时间的不自控和内容的低营养化,并不能给一个人的成长提供实质性帮助。对一个成年人如此。那对于缺乏判断力的少年儿童来说,孩子的思想就会被片面化引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影响。不加以正确指引,就会使其误入歧途。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1)设立家长小课堂,家校互通助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怎样的家长就会有怎样的孩子。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行为和心理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学校要通过设立家长小课堂等形式,发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合力,使家庭教育真正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家长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家长。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纯化师德师风。                        
        教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就要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以德育人的思想,严格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在大多数报道的教师暴力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往往这些老师有相当一部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问题,这样的老师即使不对学生造成伤害,但教授出来的学生心理方面也会有影响。因此,一旦为师,就要终身学习,时刻警醒,吾日三省吾身:为人师言正乎?为人师身正乎?为人师长习乎?另外,教师要不断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定期进行心理素质测查,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
        (3)切实落实学生多元评价模式
        对于学生评价,只看成绩这种单一性评价快速却不利于学生成长。学生是全面的人,是发展的人。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丰富化,并把学生多元评价纳入教师考核,切实做到评价模式科学化。
        (4)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教育课程,我们在落实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问题。我们在本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成熟时,可以先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对于老师的配备要专业,并且切实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学校应充分利用国家专项款项为学生配齐现代多媒体器材,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不照本宣科,让学生在课堂过程中体验。
        三、结语
        “人之初,性本善”,面对小学阶段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三方合力,切实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晖.农村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状研究——以白沙镇X小学为例[J].
[2]王沈,付莉.谈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教文汇,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