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王文静
[导读] 化学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理科三大学科之一,
        王文静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  741200
        摘要:化学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理科三大学科之一,因为知识体系较为复杂且知识点呈碎片化分布,是学生学习当中的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科。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了“灌输式”教学,通过反复的知识讲解以及海量的真题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其教学的本质是以“量变引起质变”,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大的方向错误,但是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较多,学习压力较大,一味的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会徒增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效率较低,本文将浅析几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思考
        有效教学突出“有效”二字,以效率为先,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上进行全面的改变,不再以分数为教学当中的唯一参考标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强化。想要开展有效教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扩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以提升教学表现力为目的去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的激发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中之重,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被动学习行为能够转化为主观上的自愿行为,学习的出发点会发生变化,由“应试”的心理转变为“探索”的心理。心态上的转变能够淡化学习当中的枯燥感,并且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和个性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帮助。教师应当从教材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参照,通过扩充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进而促进学生的能力强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与教师产生更加频繁的教学互动,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收取更多的教学反馈信息,明晰学生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在后续教学当中针对性的做出改进和强化,能够大幅的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碳基化合物性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改变理论授课的形式,在课前准备好与教学有关的实验器材,以实验的形式来进行知识传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变化实验流程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加热时间的改变,还有在试管中实验物品加入量多少的改变来丰富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在多次实验对比后,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微量的实验条件改变能够决定实验的结果,也会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多变性”,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讨论价值的问题,其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洞察学生学生学习当中的思维漏洞,明晰教学当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后续的教学改进。同时,实验教学还转变了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从被动认识转化为主动探索,学习的趣味性得到了提升,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也更加深刻,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二、利用微课提升教学表现力,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化学教学当中的知识有的肉眼可见,也有一部分是在微观世界当中,随着化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难度提升,研究对象也从宏观变微观,这个时候以理论形式去讲解知识点,就会让化学知识变得抽象难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教学道具,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微课是一种信息技术发展下衍生的教辅产物,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的形式来直观展示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尤其是化学当中的微观世界展示,微课能够通过具象化的知识呈现,让学生清楚准确的看到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反应过程中各种元素的动态变化,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教学的趣味。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以该堂教学内容为关键词,在网络平台上搜索相关的科普短片、名师讲解、实验视频等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微课来进行讲解,然后再辅以自己的阐述,能够提升教学表现力,大幅的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提升教学效果,对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化学教学当中出现的化学反应,因为实验条件受限,教师无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到知识得来的过程,这个时候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去进行补充,通过化学实验科普视频,在微观角度下展示化学元素在反应当中的变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深化学生记忆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三、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理解
        化学这门学科当中,大部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角度解析知识,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学生的理解过程。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到是选材,以化学教材为基础,从生活角度出发,选取一些生活当中与化学相关联的知识点,然后以化学角度去分析这些知识点当中暗含的化学知识和定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拉近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进而优化学生的理解过程,在学生熟悉的生活领域中讲解化学知识,也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碳酸钙、碳酸氢钠”这类化学物质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切入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学话题进行知识导入。比如学生都熟悉的黄河,教师可以用黄河周围的“溶洞”作为知识引入点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周边的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吗?”,同时通过电教多媒体给出图片,教师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会开始思考其中的原因。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电教多媒体来解释“溶洞”的形成原理,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发溶洞成型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元素起到了作用,这个元素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这个时候大脑飞速的运转,思考答案,探索欲望也十分高涨,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顺势引入教学内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水垢形成原因为学生详细讲解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性质,让学生以生活化的角度去体会知识点的内涵,强化教学的宏观性,促进学生的能力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想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优化当前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平.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0,(18):58.
[2]龚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策略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16,(24):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