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王磊
[导读] 有效的自主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代劳”而是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就“免开尊口”。在此前提下,教室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自己的。但是,应该强调的是
        王磊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有效的自主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代劳”而是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就“免开尊口”。在此前提下,教室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自己的。但是,应该强调的是,以上“任何内容”并不意味着您不需要老师。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所有行为都必须引导学生注重思考。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并发展他们的科学独立探究能力?本文讨论了结合教育实践的几种经验。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数学教学-大数学观的创新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也是教育的基础。创新的关键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数学教育是对数学与数学,物理学之间关系的训练,它认识社会,解剖社会,研究和学习解决社会现象的逻辑关系,从根本上培养了人类的创造力。加入世贸组织后,数学的战略重要性不可低估,这与通过科学教育实施国家复兴战略以及通过社会科学信息化和科学教育发展国家再生战略有关。这应该使我们能够根据世界适合的数学教育树立数学理念,并将数学教育的脉搏与中国的振兴精神一起振奋。
        二、对数学教材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材料已经过时且刻板,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教育的振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数学教育应从单一的知识训练类型转变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应用类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必须创新整合和创新教科书的教材。
        三、数学教学观的创新
        在传统的数学教室中,老师是领导者,学生是从事者。也就是说,教师在数学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被动地学习。学生们总是沿着老师铺平的道路学习数学,并且总是转向老师。学生上更多的课,记住更多,进行更多的模拟,更多的练习,但这会导致更高的分数和更低的能力。《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观念,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树立教学观念。
        四、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数学方法是让学生被动地聆听并机械地解决问题,学生在题海中去反复游走,学生就是学习的“奴隶”,学习的方法机械又低效。新的课程标准帮助学生改变这种方法,并为学生提供“独立,协作和探究”的创新学习方法。老师应将新课程标准牢记在心,并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数学教育应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注重创新学习,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数学教学环节的创新
        (一)备课的创新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是教学的关键;而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是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的备课是根本,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所以教师的备课已经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传统的课前准备方式是让教师专注于进入课本。单老师选择的样本问题总是很困难,因此学生会难以理解。创新教学要求数学老师从课堂准备的起点到课堂准备,偏离传统的课堂准备模式。应该在内容和问题的研究上力求创新,整个课程准备过程应基于学生的新思维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备课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对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了很大的变化。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这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现在,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例题、习题、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制定教案、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和情感教育元素,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独立学习数学,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并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感到快乐。
        (三)探索新教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复习,预习,新知识描述,示例问题和学生作业。当今的创新教学法必须打破这一套路。必须尽力通过教与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注意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调动学生的热情。其次,需要在课程中建立疑问和障碍,以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答案。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发展创新的思维技能并发展创造力。第三,采用一种将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交流及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首先讨论任务单中的问题,然后通过解决任务单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基于讨论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独立,协作和互动的学习方式,其中师生必须互相学习并共同完成教育任务。第五,让学生们在问题的海洋中拼命地练习问题,实际上将他们的思维限制在某种形式上。创新教育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实现我们没有通过实践来实践的目标,从而在问题中发现新知识,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六、开放思维,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
        希望学生在探究和练习中不断获得各种自学方法,并灵活,积极地使用这些方法。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发展技能。因此,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使用他们偏爱的主动学习方法动员他们的眼睛,嘴巴,手,大脑,耳朵和其他感官,使学生参与认知活动,并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来探索知识。
        在辩论和竞争的气氛中,学生总是处在寻找和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下课后,他们不仅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权。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用他们学到的东西充实了学生的思想,盲目地强调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掌握课堂描述。在这种基于命令的教育中,学生通常具有强烈的反叛心理,而不是主动学习。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还应注意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面对老师时更加自在,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条件。可能会对提问更感兴趣。它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并理解每个学生的选择,并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结论
        总之,教育不仅应着眼于当前,而且应着眼于未来。作为艺术的教育也是一种技能。教师越来越需要对知识和更多的情感进行投资。这是师生思维之间的冲突。在数学课程中,教师主要有必要指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对学习的良好态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以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应确信:学生不是教出来,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出来。
        【参考文献】
        [1]林炳尧.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新课程学习,2012(06)
        [2]李智周.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2(04).
        [3]王仲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201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