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明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东荷小学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的教学背景下,经典诵读课程已经纳入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当中。经典诵读课程活动的展开,可以让学生以一种新的形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诵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的经典诵读课程还存在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方法死板和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等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赋予经典诵读课程更浓的趣味性,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问题,为经典诵读课程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趣味性;教学实践
前言: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展开经典诵读活动,能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学素养以及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展开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能够透过生动的语言文字,感悟到其中的情感与美,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学习阶段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与魅力。
1经典诵读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1.1经典诵读教学的内涵
每个人对经典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而经典诵读教学中的“经典”指的是具有权威性的传统经典著作,在经典著作中凝结了许多社会思考和人生思考,有着历久弥新和垂范后世的特点。而诵读是一种教学与学习方式,有朗读和背诵之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典著作,限于学生,从作品中体会出丰富的情感与内涵,是积累素材和培养语感的有效学习方法。[1]
1.2经典诵读教学的意义
能够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学生在诵读经典中可以有规律性、有持续性的展开视觉、听觉上的刺激,是锻炼记忆力的有效途径。并且通过诵读经典能够跟随古人的思想,从较高的思想起点上出发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质量。
能够起到累积知识的作用。语文的学习十分注重知识的累积,而经典诵读便是累积语言知识的重要过程,同样也是累积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过程。
能够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学校教育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而经典诵读便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通过经典诵读,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渗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与自豪感。
2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问题分析
2.1课程资源缺乏,教材比较单一
在当前的经典诵读教学中,仍然缺乏丰富的课程资源,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也比较单一。教师一般围绕小学语文课本,从中挑选出经典古诗词,展开经典诵读指导。这样一来,学生便局限于课本,难以实现积累知识、拓宽眼界的目的。
2.2教学组织形式不够丰富,教学方法缺少灵活
灵活的教学方法与丰富的组织形式是确保课程顺利展开的基础保障,然而,在当前的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采用的指导方法也比较单一,先是带领学生进行朗读,然后再挑选出几名同学单独朗读,最后完成课文讲解。采取这样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面对的只有冷冰的文字,并没有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诵读当中,也无法通过诵读理解和感受词文中的含义与情感,无法通过作品与作者交流。
这样学生便会对诵读产生误解,将诵读误解为背诵,将诵读变成一种负担和任务,这样便会缺乏对诵读的兴趣,自然也不会达到经典诵读的真正教学目的。
2.3经典诵读评价机制缺失
当前小学所采用的评价形式较为狭窄,评价活动也十分有限,因此难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诵读热情。例如:不少小学经常会以背诵的方式对经典诵读教学展开评价,这种死板的评价方式与单调的评价方法虽然比较好实施,但是也很容易陷入枯燥陷阱,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弱,并不能激发学生对参与诵读的兴趣,甚至还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2]
3提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效的策略
3.1建立经典诵读资源库
我国经典的文化作品十分丰富,但小学语文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对此,教师就需要做好课内外经典作品的整合工作,为学生建立一个经典诵读资料库,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诵读资源。教师在整合和开发经典诵读资源时,可以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通过网络寻找相似题材、体裁的作品,或者是带领学生对比同一作者不同心境下的作品。这样的整合方式更具备引导性,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3.2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竞赛法来激发学生诵读兴趣。通过竞赛的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更好地投入到诵读当中。例如:诗歌擂台、经典诗文演唱竞赛等等。
还可以通过创设经典情境的方式,为学生精心营造出一个生动的经典情境,例如:话剧表演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经典诗文当中,以带入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情感和内涵。[3]
还可以借助音乐对经典诵读进行渲染,例如在诗歌教学中可以播放相应的古典乐曲,为学生营造诗歌意境。比如在诵读欢快诗文时,变为学生搭配活泼轻松的音乐;在诵读离别情绪的诗文时,搭配哀婉低沉的乐曲。
教师可以根据诵读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诵读热情。
3.3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
经典诵读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为了实现文化的熏陶。因此,在展开评价时,不能单单围绕诵读结果,也要重视诵读的过程与实际情况。并且教师还需要认识的,评价并不绝对只是教师的权利,想要解决评价单一的弊端,就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实际评价环节中,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及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当中来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通过竞赛和游戏的形式展开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应用诵读技巧和表达诵读情感的能力,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更能体现出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经典诵读活动是激发学生潜能、传承传统文化、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发挥出经典诵读的教学价值,教师就需要立足于现状,从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这三个方面展开现状分析,做好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以及评价机制的完善,确保经典诵读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凌文静.小学经典诵读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05(11):30.
[2]季素英.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7,02(16):14-15.
[3]张春红.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10(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