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长文
身份证号码:37081119871012****
摘要:水文测验和水文整编工作其实就是针对某一范围内的各项水文信息进行测量、采集以及计算处理的一个过程,目的是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资料。但是水文测验和水文整编工作都会受到水工建筑物的一定影响,导致其复杂程度提升,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影响;水文测验;整编方法
1水文测验工作概述
1.1水文测验工作的重要性
水文测验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中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水文测验工作的目的是分析水资源的变化规律,为水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十分重要,而做好水文测验工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步骤。
1.2水文测验工作的主要内容
水文测验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水资源质量进行监测,并对水文监测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估,这样能保证水文测验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得出精确的数据,为合理开发、利用、管理、优化配置、保护水资等工作提供专业的水文测验信息。
1.3水文测验工作的效用
水文测验工作能够体现出各个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状况,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良好的分配;通过水文测验工作深度了解管辖区内的水文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对河流的监测可以便于了解当下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及质量问题,开展河流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提高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水资源。对于水文测验工作所得到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并记录在册,以便日后开展对管辖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
2水文测验和整编工作受水工建筑物的实际影响
2.1水位变化大
工程完成之后,电站随电网调度的开关机组、蓄放水等操作都会导致下游的水位发生剧烈变化。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上游水工建筑物的影响,河道的水位涨落符合自然规律,可根据降水时长、强度、雨区分布、暴雨中心位置等做出基本判断。但是,在水工建筑物建设完毕之后,河道水位会受到了人为影响。
2.2水电工程回水影响
在实际情况中,若是将水电工程或城市景观修建在水文站测验断面的下游,那么水文测验河段原本的河流特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电工程回水的影响。受下游变动回水的顶托,测验断面水位失去代表性,流速分布,泥沙也会受流速变化而失去代表性,从而导致水文测验工作任务增加且结果不够准确。
2.3测验质量受影响
在水文测验的断面上游修建水电站,也就人为地影响了河道的水位、流量、泥沙等自然变化过程。会导致河道水流经常出现陡涨陡落的现象。导致水文站出现断面泥沙淤积,导致河道冲淤变化加剧。使水文测验质量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2.4水位流量变化带来影响
在水文测验中,有很多重要的测量指标,而水位和流量的关系曲线,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指标。在没有建设水电站之前,水位流量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可以很好地满足相关规范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原本的水位流量关系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水位流量关系也就会比较混乱。尤其是低水点子较为混乱的情况下,难以用临时曲线进行推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水文情报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5水文测验数据稳定性受到影响
水工建筑物建设,特别是水文站下游施工,容易出现回水的情况,使得水文断面状态发生变化,出现失去稳定性的侧线流速及垂线平均流速,这样就难以充分认识水文情况,使水文测验工作资料整合过程不能有较高的效率。水文站上游工程建设也直接影响水文年及水位,让水文站区域测验不能获得相应的水文样本。水工建筑物建设关乎到水文测验工作是否顺利开展,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想促进水文测验工作稳定发展,必须科学制订多样化的策略,积极消除由于水工建筑物建设造成的影响。
3加强水文测验工作的具体措施
3.1完善水文测验管理制度
水文测验工作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然后以水文测验环境的改变作为依据,进行适时的方案调节,提高相应的水文测验工作质量。首先,因为各个水文测站的测验方法有差异,所以应该融合相关的水文测站可以提供的数据资料的相关特点来进行管理模式和质量调节方式的选择。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开始各种检测、间测的工作,建设起全面而系统的检测方案,同时还要对水文检测方案进行调节,使其满足测验的标准。其次,加强水文测验设备维护管理,分派专人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对遥测设备观测值与人工观测值是否一致进行校核,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仪器设备的测验精度。最后,深入分析水文测验环境变化,关注本地区所辖流域的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与之相应的测验措施,增强测验数据的代表性。
3.2提高水文测验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文测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而测验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水文测验数据的精确度,为高质量的水文资料做铺垫。在水文测验技术水平的提高过程中,水文测验方法是其提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测验时,必须要遵守各种测验技术的规范,同时考虑测验任务的实际要求,合理地增加和删减次数。同时如果测验的任务比较复杂,工作人员应该借助相关的专业资料,调整所使用的测验方法,比如选用水位法、单一线法等,归根结底目的都是确保测验的准确性。还有在做泥沙的测验时,输沙率的测验方式必须进行合理设计,考虑测量的次数,目的是降低劳动力度。床沙颗分测验的数据量较小,需要进行合理的选取,然后确定测验的工作重点。相关的部门需要利用先进的测验技术来获取真实的测验结果,如航空测验技术、雷达测验技术、超声波技术、激光测验技术等。同时,相关的部门还应该强化水文测验的工作建设,建立信息平台,可以对水文因素进行线上的检测,保证了水文资料的及时性。
3.3加大水文测验设备设施建设力度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应该强化水文测验的根本设施装备,舍弃那些老化、落后的设备。在调整常规测验设备的基础上,导入各种新型的仪器设施,再对重点的水域进行全面覆盖的检测和调控,同时提升水文测验的反应能力,加强自动巡测能力和遥测系统的机动能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水位、含沙量、流速等测验内容方面已经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验,提高工作人员水文测验的工作效率。水文测验工作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保障系统,提升信息的及时性,防止错过各种洪涝消息。
4整编方法
1)落实即时整编,日清月结。各测站做好“四随”,全面开展即时整编,做到每天实测数据资料及时进行整理校核,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资料在站整编、成果单站合理性检查,实现日清月结。
2)提高整编数据源时效性。数字化测验资料数据及时收集与分析处理,人工测验资料采取邮寄、电话、拍照报送等措施及时提供。
3)审查复审工作分散与集中结合。以月、季、年为节点相互交错开展审查复审工作,开展时间大幅度提前,利用互联网将集中方式改为以网上分散为主、集中为辅模式。
4)合理性检查资料及时汇交。网络版水文资料整汇编系统已基本实现流域机构或省级水文部门内部资料在站整编、审查、复审各阶段成果数据共享,为上下游、邻近区域合理性检查对照及时提供所需资料。
5)加强汇编阶段工作。汇编阶段工作时间压缩幅度最大,工作量集中度高,时效要求高。汇编单位与参编单位加强联系,建立沟通会商机制,参编单位按要求及时汇交复审成果,参加卷册资料汇编工作。
6)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各级水文部门加大应用测验、整汇编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网络化水文资料整编系统软件,提升资料数据处理、合理性检查审查的智能化,提高水文资料整编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新志.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研究[J].河南科技,2018(13):77-78.
[2]敖文胜,时昊.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4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