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杨淑贤
[导读] 在学校教育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和课程不仅促进积极有效地承认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杨淑贤
          昆明市盘龙区东华小学650051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和课程不仅促进积极有效地承认学生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学的动力。在小学数学中,认真对待多元生活要素是积极有效地开展“相互间、相互间、医学结合”生物化学活动的良好基础,这些活动是“现在和将来”。文化创作者将自己的教程结合起来,简单地描述小学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引言
          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将众多的知识内容展现在生活中,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近年来,教师越来越重视数学文化知识与生活案例之间的结合,将生活具体案例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构建出生活化场景,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用数学文化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创新性学习意识,懂得如何处理生活与数学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明确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概述
          首先,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无法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导致学生存在厌学、抵触等心理,但是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的理解程度得以提升,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增强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进而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和理论都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而且将理论与现实进行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看看哪一些物品是长方形的,哪一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同时什么物品是圆形的,在观察之后,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制作看到物品的性状,如制作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形状的卡片。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进生活化的问题:“如果你们面前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你能够用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会不断思考长方形的木板能够在生活中如何使用,想到的学生会踊跃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可以做桌子”“可以做面案”“可以做床板”……学生能够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这也能够充分地说明小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可以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小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知识运用于生活。
          (二)善于创设良好情境,努力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生活方式的大气中的生命转变。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必须通过向学生传授生命化学的氛围和心情,学会如何重新认识生活,并尽可能经常地在每一节中传达和激励将数学知识置于社会生活的语境中,学习、理解和感受。也就是说,为了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况下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想象一下,钢笔首先问:“自行车、电动汽车、摩托车和小型车、卡车和巴士的轮子是什么样的?"学生们毫无顾虑地回答道:"圆形。”“要是不是圆圆的轮子呢?“然后,我们为漫展设计了一个场景,在动物世界里,轮子上的小猴子、小牛和小牛都驾驶着“圆形”“矩形”“三角形”,这样老师们就可以预测比赛结果了。接下来是巡回演出的过程和结果,猴子在“圆”轮上快速顺利地骑着,另外两个则“难”。“为什么轮子跑得这么快又稳定?"于是,一个快乐的教学活动开始了。
          (三)设计生活化的教学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提高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将其与自身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而采取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提供科学的指导,利用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问题。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超市工作人员在摆放东西的时候,都是按照什么要求对其进行摆放的?”当学生做出回答后,就可以让学生对牙膏、饼干、铅笔、饮料等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摆放,使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结合自身的所学知识及相关的经验对其进行处理,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结束语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对于数学的理解可能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再加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将主体位置让给学生,不能将知识以“填鸭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而数学是逻辑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同时其也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在新课改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将知识和生活结合,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和轻松。所以,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进行联系,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创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庞敏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福建茶叶,2019,41(12):139.
[2]林凌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51-252.
[3]翟素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运用策略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47-4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