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动课堂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吴沅恒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

          吴沅恒   
          (南宁市华衡小学,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而课堂教学实质是师生、生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中,学生能够高效的吸收教师所教授的语文知识。互动课堂不同于传统“单一、满堂灌”的课堂,而是要求从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从而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升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本文就立足互动课堂,探究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互动课堂;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集中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表现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情分析为核心,来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整体特点,从而保证课后的个性化辅导能够突出重点,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个性发展的提升。
          1.当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大多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在实际课堂中的很多具有创新意味的教学模式也是趋于形式化、表面化,没有实现根本意义的创新,在这种缺乏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难以构建真正具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如师生互动教学方式中,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真正的深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沟通方式,没有消除学生对老师的芥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是一种配合。这种形式化的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促进互动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
          2.1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是构建互动课堂的基本前提。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点,从学生的性格出发,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因为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能动性。如果单纯只是从教师授课的角度来进行学习,就会让学生认为语文只是自己的一项学科任务,在强调学生自主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否则课堂过于自由,反而使得整体失去了秩序,不利于教师的统一管理。
          2.2强化与学生交流探究
          语文本来就是一科用来交流的学科,交流互动是语文作为语言和文学的本质属性,教师要发挥语文教学的最大作用,就要迎合语文的特点,让交流互动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强化交流探讨,主要是针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性,和学生理解形式的个别性,让各种思维能够相互沟通,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运转模式,才能运用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和科学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探究一下,晏子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和闪光点,加入你就是文本中的“晏子”,当面临文本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如何去做。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思考,可以让学生踊跃发言,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形成有效的互动,这种互动能消除师生的隔阂,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在信任基础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才能产生认同感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2.3合理创建互动教学情境
          合理情境的创设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热爱尊重自己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关注与信任。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实际上是非常需要得到这种关注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肯定,都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因此,运用合理情境来创造民主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学到课文《巨人的花园》时,教师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悬念,巨人很讨厌别人闯入他的话语,一看到小孩子进来就立马呵斥孩子出去,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大家合上书,不许看后面发生了什么,告诉我,你们会觉得巨人为什么要赶孩子出去呢?可能是因为哪些原因呢?”一开始学生可能都会有些胆怯,只要教师能够给予率先给出答案的学生真诚的认可,就能够调动起在座的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来创设多种环境,一种是从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当中寻找速度快的,一种则是从生物的角度来寻找,在教师从多种角度和方向来进行发问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对于速度产生充分的了解。
          2.4完善问题探究环境
          要建立起有效互动学习环境,需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展开学习活动,问题本身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点,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也可以运用开放式的问题,来拓宽学生的思路。例如,在学到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邱》的时候,学生在读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补州。”容易不假思索地认为诗人在描写杭州西湖美景并表达热爱之情。实际上,从诗歌的脉络与背景来看,这首歌实际上暗藏着讽喻的内容,在询问学生从诗歌中理解出了什么之后,教师继续叙述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况,《题临安邱》作于南宋,为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写,南宋内外交困,两个皇帝皆被俘房,中原国土被金人全面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大兴土木和沉迷享乐,使得杭州西湖被称为南宋的“销金锅”,成为了一众达官显官、富甲商人的安乐窝,在这样的环境下,所题的“墙头诗”必然不会是歌颂杭州西湖的美好,而是运用一种婉转而巧妙的方式来进行暗讽。介绍完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发问:“如果是你们深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会对当时的杭州西湖发出由衷的赞美吗?如果不会的话,诗歌作者其实想说的是什么呢?”层层递进的问题设问,能够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探究环境当中,跟随着教师的脚步理解诗歌当中所谓不动声色的讽喻意味,其中暗藏着作者对于当权者无视收复失地的失望心情,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心仲仲,从而使得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与理解能力,也能够再上升一个层次。
          2.5评价分析及时全面
          语文课堂集合综合性与开放性于一身,这主要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性而决定的,也许学生在面对其他学科的时候,每个问题都只会得到一个答案,但是语文却完全不一样,语文学科当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全面而繁杂,对于同样的文本,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新的见解。在互动课堂环境创建的基础上,为了能够使得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得到正确的认知,充分理解语文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就需要确保自己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完整的评价分析,主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侧面提出意见,确保学生能够针对目前的学习策略展开有效调整。
          3.结束语
          总之,为了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创造互动环境,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充分构建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倡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性。本文将根据上述内容展开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刘荣中.互动式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操作策略[J].读写算,2019(01):97.
[2]冯朝丽.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7(18):201.
[3]车永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法的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