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 谯亨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提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谯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 610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提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改变物理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创新的物理课堂。教师能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将课堂变为学生自由发表言论、自主探究问题的场所,有助于其收获更多有用的物理知识与技能。本文提出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有效性
        引言
        课堂是组织各种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研究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让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物理这门学科涵盖很多抽象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经验、逻辑思维等基础才能学好物理学科。
        一、充分整合物理教学资源
        物理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物理实验室、互联网等,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设置很多物理情景,让学生接触很多物理器械,多讲解很多物理实验原理,给其提供很多实践的机会,可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实现从生活实际走向物理学科,从物理学科走向社会实践的新课标理念,也能对物理教学知识进行无限的拓展,有利于其掌握更多有用的物理知识。
        二、组织合作探究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有助于学生思考物理问题和掌握物理知识。在课堂上将其的紧张转变为轻松,形成平衡、和谐的动态情境。
        比如教师在讲解《电场强度》时,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一些重难点,并以问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知识点起到强调作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①电场强度是否由电场力与电荷量决定;②电场强度是否由场源电荷有关;③加速度是否由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决定。教师让学生分组探究问题,通过翻阅教材总结知识点。经过合作探究的环节,其能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掌握很多重难点。
        三、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课堂互动活动,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要与切合知识点,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班级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准问题的突破口,也能在课堂上调动自己的思维。


        (一)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比如教师在对《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公路拐弯处为什么设计成外侧高、内测低的结构?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设置的问题的核心是向心力知识点,学生研究此问题,能了解向心力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透过物理现象了解物理本质。
        (二)设问的情境要切合主题,具有较强逻辑性
        比如在教师对《电阻定律》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比如设计以下问题:①根据初中知识,回想电阻是怎样形成的?②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有怎样的关系?③导体的电阻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在已有初中基础上,会从全面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思考问题时逻辑也会更加清晰。教师设置这种突出重难点的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要增加很多小组合作交流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新课程强调将一些物理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满足其巨大的学习需求,教师还要考虑课堂时间的局限性,组织小组合作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直接产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讨论问题前,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重难点,并带着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教师要为每位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便于教师了解全班同学的水平,也能提升课堂的学术探究氛围。比如教师在对《力的合成与分解》进行教学时,教学重点要放在让学生学会分析力上,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受力分析的技巧,培养其的物理思维。学生在课堂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其不仅能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体会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设想能力,也能让其掌握猜想和证明命题的能力,提升小组合作交流的效率。
        结语
        综上诉述,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收获知识,帮助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增设师生互动环节,组织很多课堂讨论环节,构建创新的物理教学模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其掌握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海涛.基于物理学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71-72.
        [2]江秋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新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感悟[J].亚太教育,2016(33):53.
        [3]王洲松.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求知导刊,2015(15):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