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恒
福建省连江第二中学 3505501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教师怎样围绕核心素养科学合理地运用好案例教学法是一项值得探索和研讨的工作。本文根据个人教学实践从政治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层面加以阐述总结。
【关键词】案例教学 高中政治 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公民教育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要素。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认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合格公民。
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深奥、内容枯燥,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不感兴趣,也不好接受。因此,思想政治课靠空洞的理论说教,单纯的知识讲解是很难让学生产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些政治核心素养的。相较而言,案例教学法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广大政治教师也在日常教学中普遍运用,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选正面正能量的案例,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
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强烈的真挚情感和广泛的政治认同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时,要尽量选用正面正能量的案例,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反面负能量的案例。
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知识点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关系对学生对党员干部和公务员的认知和印象,教学中从什么角度来选取案例至关重要,效果也截然不同。某位教师在上课时展示了众多关于政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图片,如浙江长兴“世界第一县衙”、安徽阜阳“白宫式办公楼”等豪华办公大楼;“云南:文化长廊建拆花近6亿元”“ 广西:拆柳宗元像6000万没了”等短命建筑等,图片生动、数据翔实。该教师的本意是通过这些反面案例来说明政府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危害性,从而强调政府要求真务实、实干兴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伴随学生一声声 “太浪费了”“太腐败了”“太折腾了”的啧叹,这又怎么能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呢?
与此相反,一位教师在讲解该知识点时,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倡导的“特事特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等几幅宣传标语和工作图片,深情讲述了习总书记“连家船”的故事,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很好诠释了习总书记和共产党人“民有所呼,我有所闻;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二、重视案例问题设置的探究性和思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新课标指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应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引领学生认同、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说,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问题的设置要有探究性,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辩分析,借此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科学精神。
在很多政治课上,教师设置案例问题采用低阶思维,问题缺乏思考和探究空间,问题过于简单,答案较为浅显,经常是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案例教学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理性探究,其实质是与新课标精神相违背的。
例如,对必修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认识,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笔者是这样按步骤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辨析的。首先,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能不能信仰宗教?为什么??其次,《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这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矛盾??为什么?第三,作为共青团员,高中生应怎样对待宗教?这样设置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撷取法制类社会热点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思想政治必修课程虽然并没有专题学习法律知识,但很多章节都渗透着法制教育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点撷取一些学生身边的、或社会关注的法制类案例,包括视频、图片等素材辅助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社会阅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例如,在讲授“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知识点时,笔者以图片形式展示了“青岛餐饮企业天价大虾自砸招牌”“百年老店南京冠生园破产”等案例;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播放了3·15晚会曝光的“要钱更要命的小额贷APP”视频片段;讲授“市场秩序”知识点时,播放了3·15晚会曝光的“佰斯特”“金得利”生产黑心纸尿裤视频片段。在必修二学习“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时,列举我县某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因宗派家族势力干预出现拉选票、贿选,甚至大打出手的实例……在各模块教学中,教师都可以通过选取适合的法制类社会案例,在剖析社会现象的同时,引发学生反思和辨析,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帮助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四、重视案例活动设计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新课标强调,思想政治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合作探究;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例如,在“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学中,笔者以某社区物业与业主之间的诸多矛盾创设情境,让各小组学生分别扮演物业公司经理、业委会主任、社区居委会主任、拒交物业费的业主等角色,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提交解决矛盾的方案,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十分活跃。在必修三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时,笔者结合本校文化建设问题,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味的建议方案,学生也非常感兴趣,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部分意见还被学校直接采纳实施。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标倡导的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科学合理地选择案例、设计案例、应用案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提升教学质量,又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2﹞吴雪丹,应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华夏教师2020.10
﹝3﹞孙海云,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校外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