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13219851016XXXX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工程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水利工程是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防洪排涝及构建小气候区意义重大。文章针对河道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以河道生态护坡为出发点,提出以草皮、生态混凝土和自然原形护坡技术加强河道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方法,对恢复河道周边区域生态系统及提升河道周边景观风景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工程质量;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属于民生工程,可以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可以保障经济建设水平,可以可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布局,利用针对性的施工技术,保障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在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合适的护坡手段,可以提升水利工程质量,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护坡的特点规划
1.1护坡工程的运转效果更加良好
在大自然的运转下,在其天然的规律运转中在保护水利工程时,也要维持使其自然形成,不留下人工干预的痕迹以及影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不收到干涉与破坏。先将自然生长态势良好的植物进行留种,从而为之后的生态恢复做好准备,使自然景观的原本面貌再次得以重现,保障生态的基本存在性,在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水平上,以自然修复为主要方法,人工干预为技术辅助。
1.2防洪功能
在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保证生态护坡功能具有较强的防洪功能,这是生态护坡工程的首要任务。并且随着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护坡工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湖泊工程在当前的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充分应用。主要是因为生态护坡工程具有强大的防洪功能,生态护坡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干涉河道的水循环,如果出现洪水,可以通过生态护坡植被强大的根系对大量洪水进行存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洪峰水量,从而缓解洪水带来的冲击作用。而遇到干旱天气,生态护坡系统中的植被根部存储的水分能够渗入到河道中,缓解河道枯竭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植被的选择进行充分考虑,一般要选择植被根系比较庞大的植物,这样才能够对河道的水量进行有效调节,从而实现防洪抗旱的目的。
1.3降低环境污染
建国初期为了改善我国民众的贫困局面,我国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可以改善我国民众的贫困局面,但是无法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从而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等问题。近些年我国已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程,且经济建设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各种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已经切实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在水利工程中利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施工单位结合实际要素和河道情况,栽种适宜的植物,可以有效稳定河道周边的生态系统。
2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2.1采用土工材料的生态护坡技术
针对此种方式而言,即当进行生态护坡时,密切结合喷塑金属网和碎石型种植土壤,优化护坡结构,提高它的抗腐蚀能力,建造成复合种植基。并且通过应用该方式,能够服务于河道附近植物,为其创设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该方式的实用价值比较高,在诸多施工环境中均可应用,即使是水流较快的河道同样可以。
当开展河道生态护坡施工的时候,能够与土工以及草皮充分结合,以此形成土工格护坡方式以及土工往垫护坡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应该利用相关材料,将聚丙烯等和碎石集为一体,通过高分子材料,充分结合网垫和种植型土壤,而且将一定数量的草籽撒于其上,以此形成全新复合型种植基。就网垫结构而言,在多层网结构基础上,有效利用热熔焊这一方式,以此连接不同网点,由此经由网状空间,进一步稳固基土。网垫以及网格的应用对植被生长非常有利,能够为其创设良好发育空间。
2.2生态混凝土
为了满足生态护坡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材料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多孔混凝土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满足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可以在多孔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添加各种骨料和添加剂。在多孔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保水剂添加到空隙部位,且利用周围植被和河流的水分,可以有效连接岩石和土壤。这种护坡结构在汛期可以达到显著抗洪作用,因此利用生态混凝土技术可以有效规避水土流失问题。在护坡上种植植被树木,可以充分改善生态环境和河道环境,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当前在很多河道护坡中利用生态砖,可以保障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利用砌砖施工技术可以强化生态护坡结构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利用生态砖可以有效匹配周围环境,同时具有突出的生态特点,可以达到显著的生态护坡效果,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2.3自然原形河道护岸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使生态护坡设计理能够得到体现,应在确保河道在应用过程中安全、稳定基础上,依据生态护坡中的相应要求,全面考虑生态河道中生长的植物和生存的动物,合理应用自然原生物将污染物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河道水源作用。在选择植物品种上,应依据生态河道植物适应生长原则,及植物自身净化性,完成相应配置,一方面起到美化河道和周围环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稳定堤岸、净化水体的目。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来看,在植物种植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式为乔木、灌木两者混搭,具体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方式对植物生长空间进行搭配,做好相应布置工作。通过对乔灌木成活率高、容易管理、稳定性强等特点进行应用,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与此同时,要对河道植物庞大根系进行合理应用,减少河道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进而使河堤在应用过程中抵御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应用需求。
2.4人工种草护坡技术
构件河道生态护坡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人工种草护坡技术,通过人工播草种,在水利工程河道护坡的坡面种草,施工单位需要选择根系发达的草类,保障整体的固体性,避免水利工程边坡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施工单位在铺设草皮的阶段,如果边坡坡度比较低,需要利用平铺方式。土地迎水坡面的洪流速度非常快,因此不适合利用人工种草护坡技术。建设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的阶段,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水利喷播种草护坡技术,工作人员需要科学的拌和,在防洪水利工程坡面上利用机械加压方式喷射草种。这种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草籽喷播速度比较快,发芽速度也非常快,可以保障整体的出苗情况,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
结语
通过多年在水利工程中的实践与改进中,生态护坡植物技术对于河道中的有害污染物有非常显著的去除效应,基本满足河道水质净化的指标。在生态护坡植物的交叉组合应用中、生态植物以及护坡土壤的搭配以及植物护坡技术的改进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大胆预测,生态护坡植物技术在河道水质净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提供更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对于水利工程的开展应用的在有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玉华.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护坡技术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02):139-142.
[2]马永波,费利霞.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9(10):65-66.
[3]韩德芳.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生态功能[J].农技服务,2017(1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