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侯继伟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侯继伟
[导读] 摘要: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背景之下,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人们对于建筑功能要求更高,因此,建筑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身份证号:370784 19851006xxxx  潍坊云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潍坊市  261000
        摘要: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背景之下,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人们对于建筑功能要求更高,因此,建筑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建筑主体施工为重点,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决定建筑品质。本文对于建筑主体类型、施工特点简要介绍,并对建筑主体施工期间技术要点详细分析。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引言:主体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占有重要地位,和建筑功能、品质等息息相关。由于建筑主体能够决定建筑地基荷载,施工技术运用能够保证主体施工质量,保护人们安全,因此,研究主体施工过程技术的运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建筑主体的类型和施工特点
        (一)类型
        建筑主体通常有三种结构类型:第一,框架结构,属于常见的结构类型,因此结构连贯性良好,施工技术适用性强,模板类型简单,使用梁柱等结构组成建筑框架,荷载建筑重量,常用在住宅、厂房或者高层建筑施工当中。第二,剪力墙结构,属于用钢混结构混凝土挡板取代框架结构中的梁柱结构,承担建筑荷载,利用剪力墙,保证建筑整体平衡受力。第三,筒体结构,该结构整体性良好,施工过程需要配合模板,才能完成浇筑,综合框架剪力墙等结构,在建筑内部组成封闭的筒体结构,通常用于公寓或者写字楼建筑当中[1]。
        (二)施工特点
        通常而言,建筑主体的高度大于30m,施工过程危险性较高,工量大。容易受到季节影响,在强风、多雨、严寒等天气对施工影响相对较大。主体施工流程复杂,对于施工技术的运用以及安全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当前,建筑具有体积大、工艺复杂等特点,主体结构的施工涉及测量放线、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等工序,需要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才能控制施工质量。
        二、建筑主体施工技术要点
        (一)框架柱的浇筑和振捣
        在建筑框架柱的浇筑施工过程,需要分段施工,注意单次浇筑高度在2m之内,待混凝土收缩沉、沉积等完成之后,展开二次浇筑。重点做好基部结构振捣工作,以免导致结构出现“烂根”问题。上层结构若采取分层浇筑工艺,需要在底部填筑同等强度和配比的砂浆。浇筑施工期间,还需对混凝土塌落度展开试验,确保其和建筑设计要求高度相符。
        对于框架柱的振捣施工,可选择插入式装置完成,由于振捣混凝土浇筑重点环节之一,因此,需要注意如下技术要点:第一,振捣过程使用倾斜或者垂直等方式,如果使用倾斜振捣,需要控制振捣棒、浇筑面之间倾斜角在40°~45°之间;第二,振捣期间需要“快插慢拔”,将振捣棒上下抽动,确保上下浇筑层之间的均匀性;第三,若采取分层浇筑施工方式,需要控制厚度为振捣棒作用长度1.25倍以内,对于上层混凝土的振捣,应将振捣棒伸入至下层结构5cm位置左右,以便将接缝消除。保证在下层结构初凝以前,完成上层结构的振捣;第四,对于一个插入点,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一个插入点通常振捣30s,若振捣装置频率较高,可将振捣时间设置在10s以内。第五,振捣位置均匀排列,可使用“交错式”、“行列式”等方式移动振捣点;第六,振捣装置、模板二者间距小于振捣作用半径0.5倍,振捣期间不可触碰预埋件、钢筋等[2]。
        (二)施工缝位置施工
        主体施工需要浇筑施工以前处理施工缝,保证施工缝的预留便于施工,预留在合适的位置。建筑柱结构的施工缝,通常设置在梁结构下方、基层顶面;针对单向板的施工缝,可设置在和短边平行之处。如果楼板的上面有主梁或者次梁等结构,则需要沿着次梁展开浇筑施工,在次梁的跨度之间预留施工缝。在浇筑施工缝时,需要保证混凝土强度高于1.2N/mm2,等到混凝土材料硬化以后,清除软弱层、松动石子以及水泥薄膜,对此区域润滑处理,防止出现积水问题。

施工缝浇筑以前,可先设置一道泥浆,使用和浇筑材料配比相同的砂浆,浇筑之后振捣完全,保证混凝土材料之间紧密结合。
        (三)模板项目施工
        建筑主体施工期间,模板工程决定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对建筑整体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高度关注模板施工技术运用。从建筑主体结构角度分析,可利用混凝土垫完成地基上层梁的浇筑,此时,不必使用模板。在建筑的柱模施工期间,可利用组合钢模板,如果结构中尺寸较大,可能影响模板施工。在结构柱施工期间,可利用竹木模板,提前预制,在施工现场组装。若施工主体结构两端、框架梁二者之间存在连梁,可使用竹胶板。因此类模板硬度高、表面光滑、成型效果好,因此应用广泛。在主龙骨的施工方面,可采用木方作为支撑,组成钢管脚手架,作为建筑整体支撑。
        主体施工期间,需要确保砼强度超过设计强度1/2,才可拆除模板,高效利用模板支撑。对于楼梯底部模板、踏步模板等,都需采用木模板。利用柱模作为支撑,使用同强度砂浆进行抹平,之后在合适位置之处完成模板安装。施工过程注意,模板表面不能粘砂浆,在接缝位置,可利用海绵条粘贴,以免浇筑过程出现“跑浆”问题。模板拆除,需待砼结构强度达标之后才可进行,注意对棱角位置的保护,严禁提前拆模。
        (四)钢筋项目施工
        钢筋工程是主体施工的重点部分,需要结合施工要求,选择合理的绑扎方式,确保绑扎稳定性,对于接头位置错开处理,设计科学施工方案。底部钢筋按照顺序规则排列,在模板之上记录其排列位置,并牢固绑扎。绑扎期间,需要确保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处于垂直状态,绑扎之前明确长短钢筋的方向和位置,使用马凳筋辅助弯矩筋绑扎施工,确保安装精准。针对建筑楼板位置存在的多面筋,进行“满扎”,以免出现不稳定问题。钢筋绑扎结束之后,在底层筋位置之上设置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和要求相符,可设置撑铁,以免浇筑混凝土期间踩踏钢筋。
        (五)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在建筑主体施工阶段十分重要,此施工内容和钢筋、模板等施工流程有紧密关联,为控制结构裂缝,可合理控制水泥、添加剂以及粗细骨料等配比。结合具体施工要求,优选高强、低水热化水泥材料,选择颗粒均匀、粗糙、碱性反应小粗骨料,控制其中有害物含量。外加剂的选择,适量使用减水剂、膨胀剂等,改善混凝土性能,控制主体结构裂缝出现概率。配制混凝土期间,适当降低水泥、水二者比例,合理控制投料时间,科学设置搅拌速度,搅拌作业之前,可高速运转储罐5min,保证均匀搅拌。浇筑墙体时,从一侧开始,单次浇筑高度低于2m。
        (六)防水施工
        主体施工过程,防水施工也是要点部分,应找出建筑防水薄弱区,做好处理工作。比如:建筑“阴阳角”施工之前,需要先完成附加层施工。同时,绑扎底板位置更钢筋时,需要注意不可将砂浆保护层破坏,或者破坏防水层。绑扎钢筋之前,可设置纤维板,保护防水层,外模清理结束之后,展开防水施工。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外墙内贴”这一方式进行,将墙底压顶保护装置拆除,之后展开防水工作。施工过程,若地下室结构存在裂缝,可利用厚度为2cm钢板止水带对裂缝加以处理。此外,若施工期间遇到地梁结构,就会影响钢板止水带顺利通过,此时可采取绕行措施,确保止水带的连接位置“满焊”连接,不可预留缝隙[3]。
        结束语:总之,建筑主体施工具有系统化特点,涉及混凝土浇筑以及钢筋模板等多项工程,需要结合不同项目施工要求,采取差异化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建设出更多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促使该领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国焕.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和原则[J].大科技,2019,(031):239-240.
        [2]王亚鹏.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和原则[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6):61.
        [3]王志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商品与质量,2018,(4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