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庞志昇
[导读]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视,这也推动着小学教育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小学教育中,科学学科是重要的学科类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庞志昇
        山西省右玉县雨露希望小学   037200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视,这也推动着小学教育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小学教育中,科学学科是重要的学科类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主要以实验为基础对科学进行探究,而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试验教学至关重要。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进行探究,希望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 ;科学学科; 实验教学;重要性
引言
        科学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必需的,所以在小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教学十分重要。当前,小学科学素养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教学实现的,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因为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定不足,影响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1、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常见问题
        1.1对科学学科重视度不够
        在小学教育中,还普遍存在对科学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的情况,很多教师主要还是对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比较重视,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也是以这些课程为先,这就导致对科学学科教学的忽视。而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由于对其不够重视,对学科的建设也存在不足,学科教学资源、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等都比较缺乏,这导致学生对此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将精力放在主要学科上,并没有过多关注科学知识学习,只是满足考试要求.
        1.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其内容知识往往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且还涉及很多的实验内容,本来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长期以来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在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还是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并没有对知识进行探索、对问题进行分析。另外,即使一些教师在课堂实施实验教学,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不足,往往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实验活动。
        1.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仪器相对不足
        科学实验教学离不开相关的设备,但是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相关的设备与仪器数量不足,影响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这些仪器缺少的情况在一些偏远地区更为严重一些。因为仪器的不足使得原本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压,教学的效果很难得到进一步保障。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仪器十分重要,通过对仪器的操作学生才能掌握相关仪器的具体操作要求,按照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保障实验教学的规范性,进一步保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进一步保障实验教学的效果。另外,利用实验仪器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生积极参与到科学实验的教学之中,保障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1]。
        2、提升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重要性的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直观化和动态化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多媒体技术逐渐在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对一些平常不能够实现的实验内容进行体现。

比如:在进行“白天和黑夜”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将教材内的相关知识进行直观性呈现,“太阳钟的变化”“昼夜的交替”“月亮的变化”和“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等,都可以通过宏观的角度通过视频来向学生进行表现。学生在生活中往往对这种宏观表现是观察不到的,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处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来对课本知识进行直观的感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2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意识保障
        教学效果为了能够保障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对科学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保障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首先,需要对综合素养的教学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意识。小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对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适当调整科学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另外在教师安排上要分配一些科学实验专业技能强的教师,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水平,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其次,学校内部加强科学实验教学宣导,提高教师科学实验教学的意识。教师意识的提高对小学实验教学百利无一害,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定期进行宣导,提高教师意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学校可以完善相关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科学实验教学之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保障教学效果[2]。
        2.3设置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基础,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地对科学知识进行验证,同时运用科学知识来进行实验还能够对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实验的教学中,就需要充分发挥实验问题的作用,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比如“形状与结构”这一单元的教学涉及建桥梁和造房子,而这些建筑中会涉及诸多形状,还包括什么形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及什么形状的承受力大等知识,围绕这些内容教师就可以进行实验活动,将学生合理进行小组的划分,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实验探索任务,如“建筑中有哪些基础形状?”“通过动手来对这些形状进行制作”“对这些形状的稳定性进行实验判断”等。通过设置这些实验问题,学生就会投入到对不同形状性能的实验探究中,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
        2.4适当增加仪器的投入
        为了保障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学校需要适当增加仪器购买的资金投入,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设备与仪器保障。学校在仪器的引进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关仪器利用的程度与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地进行引入,挑选常用的仪器购入。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众多实验中试管、滴管、烧杯利用率比较高,且这些仪器还容易破碎,所以在购入是需要适当增加购入量,保障实验仪器的充足。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们吸水吗》一课中,在实验中需要学生准备匀码的盒子、250mL的烧杯、玻璃棒、滴管等,在小学科学实验中需要这些实验器材的实验比较多,为了保障实验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要保障相关器材的充足。另外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校与教材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引进相关的仪器,而且在仪器方面还可以适当的就近取材。例如,在进行一些实验中用到的盆、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器具可以学生自己准备,尽量减少成本开支。
        2.5课堂实验延伸,促进学生知识拓展
        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就不仅能将教学知识局限在课本教材中,还要充分做好课堂实验的延伸,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比如:在进行“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课的教学中,完成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任务,让学生观察蒲公英、小鸟和小狗等出生的方式。小学生一般对这些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比较感兴趣,这样就能够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总结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目的是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定期进行交流,总结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避开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科学实验教师的整体水平,为整体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岚,李文刚.谈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97-98.
[2]顾玲晖.关于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方法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42.
[3]刘晓.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教育装备融合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