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的教学组织及心理适应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赵昌
[导读]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体育纳入中考项目,

         赵昌
         昆明市五华区厂口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体育纳入中考项目,并不断被重视起来,在初中阶段升入高中过程中体育中考成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顺应体育中考的改革趋势,为了让学生更好、更顺利地完成体育中考,体育教师有序地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和体育技能,但也要看出,在体育中考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是更加严格的,学生的多方面压力较大,很可能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和考试期间心理不稳定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适应策略,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中,有体育技能,也有相应的心理素质,并逐渐养成终生体育习惯,意义重大。
         关键词:体育中考;教学组织;心理适应策略
         引言:
         对于现代初中学生来说,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着娇生惯养、适应性差、耍个性,不爱运动等坏毛病,又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节点,体育运动必不可少,体育中考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提升身心素养,在体育中考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活动是比较辛苦、比较严格的,体育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适应度,才能让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
         一、体育中考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体育纳入中考项目中,通过统一测试的形式对应届初中毕业生作出体质评价,因为各地区的考试项目不同,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但不管各地何种形式的体育中考,都是有必要的。体育中考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于身体素养的提升,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节点,良好的运动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升身体素养,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初中学生在文化课中长期久坐学习,对视力、腰椎都会带来严重负担,适当的体育运动,加快血液流动,对学生百利而无一害,体育中考的本质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因此非常有必要。
         其次来看心理素养的提升,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差,体育活动乃至于体育中考能起到培养学生心理素养的作用,诸如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适应忍耐性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因此体育中考非常有必要。
         最后来看体育技能的提升,体育中考最常见的必考项目包括跑步(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三球选一(篮球运球上篮、足球运球绕标志物、排球垫传球),限选项目包括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等,单项成绩满分为10分,3个项目共计40分。为取得中考体质达标成绩,必然会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正确项目训练方法,提升体育技能,疏导心理面对体育中考紧张情绪,对学生也非常有利。
         二、基于体育中考的体育教学活动组织
         这一点与其是说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不如说是教学组织的原则,要遵循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只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符合身体负荷量,学生喜欢的游戏辅助练习及相应的训练,配合沟通即可。
         1.前面发展与侧重点发展并存的原则: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部分教师钻研当地的考试项目,围绕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让学生进行专项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在体育中考考试获得优异成绩的概率,专项练习可以存在,但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否则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意义,既要侧重于中考项目,又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最优的教学活动。


         2.普及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并存的原则:理论上应该根据学生身上的薄弱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例如学生核心力量较差,仰卧起坐做不好,就展开针对仰卧起坐的训练,但一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并不充分,二来体育教学单个教师对应多个学生的教学特点,让个性化教学并不能太过深入,因此提倡普及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并存。
         3.游戏性原则:如果进行体育游戏,同样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但效果必然稍弱一些,那不妨适当开展体育游戏,缓解学生的身体疲劳,比如锻炼学生的腿部肌肉,可以用“蛙跳过关”、“套袋子跑”、“听口令变速跑”、“接力赛”、“障碍跑”等代替,教学活动的趣味化,必然也会提升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虽然身体是疲惫的,但心理却是亢奋的,能消弭身体的疲惫[1]。
         4.安全性原则:体育活动需要注意安全,这一点需要提出,但不再赘述。
         5.训练和竞赛并存原则:在开展体育训练时,适当开展一些竞赛,让学生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对心理素养提升必然会更有效,竞赛提倡多人集体性竞赛[2]。
         6.身体适应和心理适应性原则: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身体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对于学生明显不能适应的项目,应立刻喊停,并降低难度,让学生适应低难度,再逐步提升难度。
         在上述诸多体育活动原则上,教师只需要遵循组织原则进行即可,例如教师准备用四节课时来提升学生的跑步能力,首先第一课时教给学生跑步的技巧,展开一次摸底测试,体育中考为男生一千米,女生八百米,摸底可简单一些,如男生七百米,女生六百米,将摸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了解;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进行跑步训练,在其中夹杂体育游戏,留下课后训练作业;第三课时开展接力赛跑,一组三次,每次三百米,留下课后训练作业;第四课时集中测试,根据测试成果和多节课时的观察,一对一指出学生缺点,让学生逐步加强。
         三、心理适应策略
         1.教师学生双方提高认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学生明显心理难以适应,需要立刻喊停,并降低训练强度,先让学生适应,再在适应的基础上慢慢提升,例如男生一千米跑,如果不能适应一千米,先跑六百米、八百米,再逐步提升数量和质量。而对于学生来说,固有思维认为体育课是轻松的,基于体育中考的教学却是辛苦的,这种反差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应该事先就给学生说明情况,让学生有心理基础[3]。
         2.加入体育游戏:如两组训练的中间,加入轻松的游戏,让学生的心理是“紧绷—松弛—紧绷—松弛”的状态,逐渐提升学生心理适应程度,避免较长时间高压。
         3.引入新科技设备:例如心率仪,学生佩戴简易可携带心率仪,心率上升到某一节点,则让学生适时休息。
         4.教师重视恢复整理活动:在学生疲惫瘫坐时,教师引导学生放松,不仅可以开展游戏,还可以展开反馈评价[4]。
         5.中考期间针对部分学生考试焦虑紧张心理状态差的,提前做好场地适应,心理疏导等,培养学生自我调节适应体育中考心理策略。
         四、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学组织的原则,遵循原则开展相应的训练即可,其次分析了提升学生心理适应的策略,心理适应性是体育教学组织活动中的一部分,因为比较特殊也比较重要,因此单独说明,希望分析能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常劲松.浅谈体育中考的教学组织及心理适应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00(011):171-171.
[2]蒋长好.体育教学组织中的情感激发策略[J].体育教学,2018,038(009):36-37.
[3]戴洪富.运用心理匹配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体育教学,2003.
[4]刘丽.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的困惑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5(8):175-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