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如何加强基层博物馆的文物管理 段鹏飞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段鹏飞
[导读] 摘要:文物是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基层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对文物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有效保护文物,确保文物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
                                                            段鹏飞
                              (海东市平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 810600)
        摘要:文物是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基层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对文物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有效保护文物,确保文物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保护措施
        前言
        文物见证了我国的发展历程,历史研究与科学价值较高。但文物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殊性,其保护工作成为博物馆的重点任务。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唯一性与不可再生性使其成为效益的重要来源。当前,在基层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中存在着较多不足,如管理机制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薄弱、资金不足等,因此应当加强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提出科学且有效的因对措施。
        一、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优势及机遇
      (一)战略和资金保障
        当前,我国将文物保护工作视为战略性、基础性的文化事业,全社会对文物管理工作更加重视,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博物馆基本实现正常运行并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文物保护工作也呈现创新化、深层次发展势头。另外,我国积极实施文化服务体制改革,促使文物的保护水平有效提升。
       (二)理论技术保障
        在新时期背景下,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发生变化,精神文化意识提升,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很多学者深入研究文物保护理论,给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指引。另外,更多技术人员在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中,开发多种新型保护技术,不断创新与优化文物保护方式。
        二、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劣势及挑战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文物管理机制作为基本原则,可有效规范从业人员个人行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然而,很多基层博物馆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机制有漏洞,对保护工作效率产生影响,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1]:其一,文物保护流程原则性强,从业人员无法落实到位,且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弱;其二,文物保护的环境检测机制漏洞,未做好文物的空气污染物、光照、温湿度等检测,未测评文物健康水平,具有滞后性特点。其三,文物分类机制缺陷,无法精细化、系统化保护文物。
        当前,博物馆中藏品数量、种类不断增多,增加保护工作难度。博物馆在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效果不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也存在差异,不符合现代文物保护工作新要求。

其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仅仅重视培训管理方法、管理技能等,精神对行为导向作用被忽视,未从思想政治、法治、道德层面对从业人员培训,且从业人员在思想觉悟、责任心、工作热情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其二,博物馆缺乏馆际间交流,未创建学习平台、对外交流平台,且员工缺乏创新能力与意识,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力。
        文物在管理过程中,受到化学、物理等因素影响,管理方式也存在不同。很多文物年代久远,流通过程中可能已经受到损害,文物管理方式要求更高。很多文物的管理方式还需要提高,对昆虫、微生物、空气污染物、光照等控制较差,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另外,部分文物在破坏以后,无法有效修复,文物自身价值严重降低。
        三、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
       (一)提升管理意识
        基层博物馆应当开展覆盖面广、专业性强且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同时,博物馆应当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更加重视精神对从业人员行为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做好思想政治、道德领域、法律及心理健康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与责任感,增强从业人员对文物及文物保护工作的情感与联系,避免从业人员出现精神缺钙现象。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强调管理意识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升管理意识。
      (二)加强文物藏品的细节管理
        博物馆应当完善文物的分类机制,分类管理不同类型的问题,以便做好文物藏品的细节管理。文物分类可集中性采取保护措施,促使文物保护工作时效性有效提升,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如对于纸质文物,昆虫、微生物预防具有较高要求,可在一个陈列室中放置,统一保护,实施微生物、昆虫消灭管理。若文物的类别难以划分,可逐一保护与管理。总而言之,做好文物产品细节管理,采用分类保管机制,监管、保存不同文物,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队伍建设
        近年来,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目标、形式与内容均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博物馆应当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者综合能力,顺利开展与创新文物保护工作。博物馆需加强数字化信息领域培训,促使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馆员技能水平有效提升,符合博物馆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另外,博物馆还应当做好馆际交流,建立学习与经验交流平台,如交流论坛、培训论坛等,促使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还可使用互联网,对文物保护、管理领域中新型模式进行检测,为文物管理提供建议与参考[2]。
      (四)优化文物保护与管理方式
        文物管理方式对保护工作效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博物馆应当增加文物保存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对文物的管理方式不断优化。博物馆应当以文物自身质量、特性为依据,预防性保护为主、抢救性保护为辅相结合,对文物管理中的空气污染物、光照、温湿度、微生物等进行管理,确保更好的保存文物。当文物存在损毁现象,应当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会同相关专家实施抢救性保护。另外,博物馆需使用现代化设备与科技,实时监控文物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科学合理解决。不同文物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异,选择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以便真实、完整、原始地保存文物。
        结语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精神需求呈现多元特性,到博物馆参观人数也不断增多,对博物馆发展十分有利。博物馆中的文物保护水平,与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存在直接关系。在新时期背景下,基层博物馆是保护文化、收藏文化、传承弘扬文化的主要单位,负责文物保护与管理。基层博物馆工作者应当树立整体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以便更好地保护文物,明确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促使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左应平.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卷宗,2020,10(6):97.
        [2]韩景轩.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的科学化管理研究[J].神州,2020,(1):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