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永济市供电公司 山西 永济 044500
摘要:基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三农政策的推动也使得农村电网管理项目呈现出全面优化的态势,在电力资源需求管控结构中,要积极落实更加有价值的管理措施,确保运行管理和维护对策更加符合要求。
关键词: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维护
在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机制,落实具体管理措施的同时,确保管控要求和实践程序符合标准,不仅要对相关线路设备展开深度分析,也要提升维护管理机制和具体措施的实效性。本文对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农网线路设备维护理措施,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1 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配网结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配电线路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电能质量严重下降,包括:
(1)线分段断路器是不合理,在配电网断路器的合理分布,在 供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为了为了降低成本,一 些企业在配电网线路断路器之间的距离太大,导致线路故障发生时, 断路器不能及时响应,提高配电线路故障安全隐患的发生。
(2)开关柜旋转结构设计不科学,提高设备故障可能性书信电报。
1.2 配电设备购置管理不合格
物料管理的一些单位的不规范,在农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没有专业的采购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导致许多不合格的设备的配电线路,影响配电网线路的安全运行,如一些绝缘子的绝缘标准,造成大面积的配电线路故障。
1.3 人为隐患
关于变电的操作问题,这对相关的员工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往往会有现场操作的相关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运行过程中,是没有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去认真独立地完成这种工作,因为变电工作本身是一种较为乏味的活动,且变电系统包含的仪器数量庞大。当违反规制章程的操 作发生时,整个的配网仪器就有可能出现隐患,进而逐步的使整个的 配网系统都受到迫害和威胁。工作如运维管理等在针对配网仪器的进行一系列监察过程中的部分人为的隐患常常出现在人员管理方面。
而且大多数相关员工在管理仪器的维护运行和检查时是没有完善的安全生命意识的,所以他们往往无法真正地理解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心里有着单纯先进仪器就能帮助有效地阻碍不良问题的出现的想法,恰恰正是这一点才是配网仪器的管理工作中最致命的一项。我国大部分电力相关企业公司对于配网管理的规章还是欠缺的,常会发生越级管理,十分不利于变电运行管理工作。
1.4 线路运行环境较差
由于配网线路的运行环境较为恶劣,因此会影响到线路的安全管理。外力因素致使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各种违章 建筑对线路的正常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树障亦是影响线路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分析
在农村电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机制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调研,确保管理机制和应用管控结构的完整程度符合预期。
第一,要对 10kV 油式变压器进行常规化管理。首先要检查油枕和变压器的油面高度,确保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的常规化和稳定性,并要求技术人员对其封闭处的漏油现象进行集中分析。其次,若是油枕油位较高,则表示可能存在假油位,若是油枕油位较低,则表示需要对漏油问题给予高度关注。要对变压器进行常规化管理,变压器若是出现异响,说明故障问题的存在。零件松动或者是脱落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变压器会出现“吁吁”的声响。若是出现“嘤嘤”的声响,则可能是硅钢片没有被压紧,而导致整体结构出现了振荡问题。在出现异响后,相关技术人员要着重进行处理,才能及时排除故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要对农网线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综合性管控,其中,变压器绝缘套管的检查十分关键,不仅要对清洁程度进行验收,也要对表面的完整程度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另外,对变压器的冷却系统、母线连接效果以及硅胶材质颜色变化等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管控,以保证检查体系的完整性。
第二,要对电路导线进行常规化管理,电路导线的质量决定了农网线路的运行效率,需要技术人员对导线断股、电路导线损伤以及绝缘性等进行分析,确保相关要素管控效果符合预期。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导线接头完整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落实精细化验收和监督机制,减少安全隐患和故障问题。
第三,要对电线杆进行常规化管理,在农网线路设备管理体系中,电线杆的运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要对其进行挠度和倾斜度的常规化测试,并且对裂缝和裂纹进行集中检查和监督。针对具体问题,要及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维护和修理。
3 农网线路设备维护对策分析
3.1 强化日常维护管理
在农网线路设备运行过程中,要在管理实践基础上,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维护措施,确保有效提升使用价值和设备寿命,提升责任机制和管理效果,针对破损设备进行及时维修。另外,要对维修环节进行集中监督和综合性管控。只有借助全面监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设备运行整体的维护效率,确保三清管理活动的实效性,从根本上保证农网线路设备安全运行。
3.2 完善网络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水平
对于城区配网线路,充分利用已有开关站资源以及新出 10kV 线路,解决线路挂接配变偏低的问题,还要按照配网设计导则规范,应 用 2-1 方式、两供一备方式、三供一备方式等典型方式优化城区网络接线。对于农村或偏远地区的配网线路,在新增变电站时,应该充分考虑对单辐射线路进行“手拉手”环网化改造,增强线路间联络,提 高用户供电可靠性。
3.3 利用GPS在野外输电线路的巡视
由于大部分线路处于野外,无法对其线路进行动态的检查。可以利用GPS 的授时和定位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农网线路巡视的自动化程度。在线路检测中,将GPS系统与计算机有效的联接,这样巡视工作人员可以对线路的数据进行实时的记录、线路的工作情况,并且可以实时对线路的数据做汇总报告,提高了野外线路巡视的质量,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人为因素引起的线路漏检或错检的问题,避免了线路检测标准不统一、事故责任不具体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航测大规模路径测量的电力线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动态监测,简化了传统的检测流程,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4 优化智能化管理技术
多数农网线路设备都被安置在野外环境,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其整体运行质量,要提高动态化检验检测机制,维护实践中要适当采取智能化技术,利用 GPS 技术对其进行有效定位和授时,确保维护效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除此之外,也要积极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运维管理措施,强化日常管理效果,确保绩效考核机制和安全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提高检查记录的准确性,在优化培训力度和核心管理价值的同时,为管理理念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3.5 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除了上述的事故处理方法外,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也 是重中之重。在配网的运行中,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考核, 确保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效的满足工作的需求,并且有能力及时地 处理常发生的故障。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的过程中,要从保证农网线路设备运行质量的角度出发,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措施,提升农网线路设备运行和维护整体质量,升级线路控制标准的整体价值,确保维护力度和系统技术框架符合预期,进一步优化提升设备管控价值,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翔.农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对策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6):187.
[2]卢焕初.配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对策[J].电子测试,2016(10):129-130.
[3]唐韶雄.配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对策[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2):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