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优化保障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易桂芬
[导读] 本文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实施保障进行了研究分析。
        易桂芬
        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300041
        摘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固定资产在国有能源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产质量、运营成本及企业效益,因此,加强国有能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实施保障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优化保障
        
        1. 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生产性资产和非生产性资产构成。企业中的大部分资金被固定资产占用,因而有效管理好固定资产也是单位生产经营的必要工作,是比较重要的工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依赖的生产基础就是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结构的高低代表着企业生产力的高低,代表了企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
        2.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账实管理不清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财务账面与具体实务在核对上存在较大的差距,管理各自为政,并不能达到相互结合以促进管理的效果。部分单位盘亏得资产长期不处置,账面数与实务数不一致,并且长期不解决;部分单位报废的资产没有上报财务,随意处置,导致部门财务资产多余实际;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混乱,调离、调岗等造成工作衔接不畅,造成漏记、重记、丢失等情况,导致账面与实际数差距越来越大。
        2.2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存在漏洞
        国有企业及其所属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中,有些固定资产其账面资产已经计提完折旧,资产净值为零,但是在实物管理中,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依然在使用该项固定资产提供生产运营,究其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信息传达存在阻碍,财务会计人员不能够及时获取固定资产的所处状态及变动信息,从而引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对等的现象。
        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改造换新过程中,新采购的固定资产往往会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并及时入账,但是对于更换下来的已经符合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却不能及时反馈,这一现象同样会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不对等。
        2.3 固定资产登记不够规范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不及时登记资产、资产信息不完善,登记差错等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通常是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各所属基层单位自行管理固定资产,每个基层单位管理固定资产严谨性不一,部分单位管理较为随意,没有相应的计划表,管理不规范,记账不严谨,信息传达不及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人员的调动随意,对资产存放地方改变毫不上心,使用完固定资产不放回原有地点,资产台账管理痕迹不全;同时还可以发现专业性较强的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困难,因为一些设备的专业性较强,例如锅炉设备,掘进设备,主要是靠生产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生产技术人员更偏向于技术管理,对于资产管理没有太多精力关注,这就会产生资产的变动情况,不能及时的向资产相关管理人员上报,主管部门获取信息滞后。对于已经发生的各种问题,管理制度上存在许多没有涉及到的地方,不能指导合理的解决措施,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灰色地带”。
        2.4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固定资产闲置不用、使用效率低下是国有经营性资产所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许多能源类企业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并没有仔细研究该资产是否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效益,是否会维持企业的长期生产制程,只是盲目的采购固定资产,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所有固定资产的全部作用。例如企业采购的许多生产性设备,往往由于临时性生产,之后废置不用,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时间价值,降低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时间上的利用效率。


        经过时间的累积,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固定资产种类及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同时,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太久,大量的固定资产生产设备不断被淘汰、更新,这些换下来的设备由于处理不当,被遗弃、遗失,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由于企业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并不具备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管控制度,投资行为往往受临时需要而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使用效率低下。由于企业投资思想的惯性思维,企业往往采购一些因短期需要的资产,导致低使用率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增加企业每月的折旧成本,大大降低企业的创效能力。
        3.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实施保障
        3.1 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制度保障
        要提升固定资产制度建设的高效执行,就要从制度的创建、实施、评价到优化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每个部门之间要有一个统一的固定资产制度管理体系,形成提一体化管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集中度与监督,提高管理效率。而固定资产要实现一体化管理,首先要创新集团制度,打通每个部门之间的屏障,制定出一个同意的制度,堵住管理制度的漏洞,从而保障各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管理不断融合。确立固定资产制度组织,组成资产领导组,领导固定资产制度工作持续、循环推进,确保落实固定资产管理按照规范管理,取得实质性成效。另外,执行固定资产制度建设的组织,要树立规范、统一的管理理念,更好的去督促全员参与建设固定资产制度,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促进一体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获得实质性效果。
        3.2 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监督保障
        首先,要不断加强优化固定资产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在已经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对企业内部建设,内部缺陷,应当及时的找出并修改。通过内部控制的制度制定和固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突出固定资产规范性管理、安全管理及合理管理的目的,将绩效评价与日常固定资产管理相挂钩,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准。
        其次,加大日常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在时间上实行定期盘查,不定期抽查的体制,提高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对监察的结果定期进行通告,调动全体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使每个职工都是固定资产的管理者,也是固定资产的监察者,从而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正常运行,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
        3.3 固定资产管理优化人才保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及固定资产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及财务专业知识水平都不高,达不到高效的管理标准,这给建设专业统一的信息化管理造成了一定阻碍。
        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相关管理人不断的适用时代的发展需要,将时代发展、集团实际与未来需求紧密结合,所以集团公司在更新自己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准时,也要关注集团公司员工的成长,使其具备与集团公司应用相匹配的能力与技术。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施,首先,定期对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进行考核,了解企业员工的能力;其次,针对集团更新的问题,要定期组织培训,让员工第一时间获得新知识;最后,定期组织员工之间的轮岗交流,提升员工系统全面的管理能力,更有利于之后的管理衔接。
        
        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作为国有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实现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而且有利于完善国有能源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以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优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尤为重要。将来资产管理实施主体以及相关研究人员,还需要结合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环境变化以及风险因素对相关管理体系及时改进、补充,为国有能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仇炳裕. 关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 新商务周刊, 2019, (18):50.
        [2]余爱. 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若干建议关键要点[J]. 环球市场, 201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