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张杨
[导读] 目的:对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手段及效果进行分析
        张杨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对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手段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重度烧伤患者,实验时间为2017年1月-2020年6月,实验人数共计88例。对所选患者进行编号处理,对照组患者为奇数编号,实验组患者均为偶数编号。通过植皮手术对对照组患者残余创面进行处理,通过综合干预手段对实验组患者残余创面进行处理,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效果、住院时间及住院支出。结果: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患者愈合优良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有着较大幅度的缩减,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住院支出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处理中,综合干预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植皮手术,其在促进愈合优良率提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支出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关键词:重度烧伤;残余创面处理;植皮手术;愈合情况
        前言:残余创面处理是重度烧伤患者治疗后期的重点和难点,对医护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导致术后感染,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加大患者的痛苦。在以往工作中,临床上多是采取植皮手术对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愈合情况较差,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这种情况下,对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手段及效果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共计88例重度烧伤患者参与本次实验,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为88例重度烧伤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17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6月,本次实验分组方式为编号分组,依据编号奇偶性确定患者分组情况。对照组患者年龄均值为(39.2±2.8)岁,年龄上限为66岁,年龄下至20岁,25:19为男女比,实验组患者年龄均值为(39.4±2.9)岁,年龄上限为67岁,年龄下至20岁,26:18为男女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方面差异微小(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为重度烧伤患者;实验坚持自愿参与原则;实验对象具备配合实验的能力;伦理委员会允许本次实验的开展。排除标准:患者死亡;患者中途放弃;患者身体出现影响实验的异常情况[1]。
1.2方法
        通过植皮手术对对照组患者残余创面进行处理,通过综合干预手段对实验组患者残余创面进行处理。在植皮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残余创面进行清洁及消毒处理,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实施薄皮片移植。在综合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利用盐水对残余创面进行冲洗,将温度控制在39摄氏度,时间为10分钟。之后,对结痂硬壳进行清理,并利用消毒巾对创面进行包扎。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按照每天一次的频率对患者创面进行盐水浸泡,浸泡时间控制在50分钟。而且医护人员可以借助紫外线进行创面消毒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紫外线消毒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防范紫外线对患者眼睛的伤害。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利用百多邦进行半封闭治疗,并对患者饮食进行规范,密切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以此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1.3判断标准
        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效果、住院时间及住院支出。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通过SPSS21.0进行分析处理,通过(x±s)指代计量资料,利用(n)指代计数资料,数据差异凸显时(P<0.05)[2]。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患者愈合优良率提升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支出
        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减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实验组患者住院支出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相比植皮手术,综合干预在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处理中优势突出,其要求医护人员对残余创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并通过半封闭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治疗效果。共计88例重度烧伤患者参与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手段及效果进行分析[3]。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患者愈合优良率95.45%显著高于照组患者愈合优良率84.09%,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8.3±15.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31.4±12.5)天,实验组患者住院支出(1145.2±39.4)元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支出(3152.7±41.3)元,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
        本次实验表明,综合干预在促进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愈合优良率提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支出方面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李继承. 探讨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方法与疗效[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81-82.
[2]刘昆. 探讨120例重度烧伤患者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52-53.
[3]吕广平,陶白江,曾丁,孙可,褚小虎,杨洪美,闫红,杜胜娟. 特大面积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的治疗体会[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14(04):297-2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