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水系统建设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9期   作者: 周曦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周曦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进一步的加快,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污水处理方面的问题,其不仅仅是对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大大的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所以说,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污水系统;建设
        引言:农村污水水质与城市污水水质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建设污水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为了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建设,保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就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做好污水系统建设工作。
        一、污水系统建设的意义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全面推进,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农村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促进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污水系统建设的供需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保证。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对解决农村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能够提高农村的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减少农村污水排放,做好农村污水处理监管工作等,都有着非常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二、农村污水水质特征
        (一)不含有毒物质
        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人体排泄物,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含有大量的氮,磷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也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卵,与城市污水水质有很大的区别。这些污水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较小,且可生化性较好,便于处理。对于人体排泄物中的粪便与尿液,在污水处理中,还要进行脱氮除磷,将污水中的细菌等病原性污染物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循环利用。
        (二)随季节变化
        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地区的污水水质,具有着随季节变化的特征。一般情况下,污水中含有的氮、磷等污染物,在12-1月份浓度最高,在7-8月最低。再加上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性较低,更加证实了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淋浴水流量大和污染物浓度低,以及雨水稀释导致污染物浓度降低,导致夏季用水量增加。而在冬季,沐浴时间和沐浴水量减少,浓度会相应增加。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水系统建设模式
        (一)接入市政管网模式
        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首先采用市政管网的接入方式。在此模型中,每个村庄所有家庭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集中收集。然后接入相邻的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这种污水系统建设模式,可以节约更多的资源能源与成本费用,缩短建设时间,便于管控。然而这种模式对于相邻的市政污水管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才能实现集中管控与处理的目标。
        (二)集中处理模式
        集中处理模式,就是指将村庄内所有农户所产生的污水,集中在一起进行收集与处理。在这种模式中,需要在农村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并且使用生物处理等高效处理技术,才能保障处理的污水达标。集中处理模式的特点表现在占地面积较小,运行能力高强,出水水质较好,适用于村庄布局密集、人口数量较多、经济条件较好的旅游业与工业区域。
        (三)湿地处理模式
        湿地处理模式是指利用农村特有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进行污水的综合处理。这种处理模式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并且出水水质非常好。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便于管理与操纵,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湿地处理模式,也称之为天然湿地系统与人工湿地系统。

天然湿地系统主要是指利用农村特有的天然因素,如洼淀、苇塘,在经过人工修整之后,就可以投入到污水系统的处理中。人工湿地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卵石、粗砂、细砂、微生物等作为填料床,然后在表面种植一些吸附污物的植物,就可以有效过滤与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四、污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问题
        虽然污水系统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具有着非常高效的处理效果。然而在技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污水系统建设的高速发展。其主要表现在:对于需要动力才能运行的污水系统中,由于电力资源的消耗较大,因此部分农村地区无法承担高昂的电力费用。再加上农村的电力基础建设较为落后,而污水系统的负荷较大,导致处理过程不太稳定。
        (二)规划问题
        纵观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可以发现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人口居住分散,布局不够合理,村庄规划滞后。另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村生活质量低下,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化粪池建设不合理。这些问题增加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难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人员问题
        现阶段,在农村污水处理中,严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整个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与表面。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大多为当地农民,没有对其展开专业的、严格的培训教育,导致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薄弱,专业素质低下。
        五、优化策略分析
        (一)做好科学规划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污水系统建设,第一步需要做好科学规划工作,才能为后续的管理与运用,带来很大的便利。其主要思路如下:首先,需要做好因地制宜。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村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规划中,就要遵循当地农村的发展与建设规律。以保护水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防止违法乱建,严格做好实地调查工作,根据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其次,要实现处理厂与处理管网的同步建设。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还要通过管网的建设,来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尽量用最低的成本,建设高质量的工程。(二)健全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与核心,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其主要策略如下:首先,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各个地区的水务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标建设、统一运行管理等,并且做好后期的运维工作。其次,通过岗位责任制的建设。让每个部门、每位人员都清楚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明确自身义务,做到权责分明。激发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严格做好管理工作。还要鼓励每一位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教育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技术水平
        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中,还要提高其技术水平,才能保障整个系统的高效合理运行。其主要步骤如下:首先,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信号基站、网络布局、发电厂等等,实现自动化、一体化,保障水质、水量监测的精准度。其次,对于已经建立好的处理站,还要实现工作运行模式的自动化与信息化,使用现代化信息工作方式,并且做好软硬件设备的更新维护。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GPS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最后,设置自动计量设备。主要安装在处理系统的出水口与进水口,来准确计量进水与出水量。此外,还要监测污水中的氮、磷含量,借助远程监控系统与传感器,进行数据传输。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就需要提出相关策略与应急预案,来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现阶段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污水处理系统的发展与质量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急需要制定一些合理的措施,如做好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制度体系、提高技术水平等策略,来保障整个系统的高效合理运行。
        参考文献:
        [1]邱彦昭.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现状调研及运营管理措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9.
        [2]丛晓丽.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3]牟彪.农村地区分散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