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军
中安华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为了给建筑施工提供安全保障,必须科学的分析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查明安全隐患出现的原因,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除此之外,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建立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有效的控制建筑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确保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预警管理;安全管理;工程施工
1 引言
建筑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序建设,不仅能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能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工程规模也在逐渐增大,本文基于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展开论述。
2 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意义
第一,安全管理模式下能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且目前世界上各个建筑工程中都有着绝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同时在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在从中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证。因此,目前的建筑工程上除了保证安全的基础,也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为施工人员带来最有效的安全保证。因此就明确了在建筑工程项目启动的前提就是安全管理的环节,同时在建筑工程中对安全管理的加强能够有效提升,并且其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第二,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掉安全事故,然而其安全管理重要的意义在于预防,因为工程事故的预防环节是整个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因为如果说建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那么一定是安全管理的工作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导致的。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等等。同时也会危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及未来公民的财产人身安全。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在项目施工前,定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有效的补救措施。同时也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企业就需要制定安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可以从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展。并且采取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来保证建筑工程中的事故的发生。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
3.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从人的行为出发,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安全意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些施工人员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利用自己高超技术和安全意识保证施工的安全,但是不缺乏施工人员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对此不够重视,甚至可能为了方便还出现违反规定的操作,最后引发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施工人员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并且没有责任心;第二,施工单位过多关心经济利益而没有重视施工安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第三,现场施工中,监督人员不负责,没有监督到位。
3.2 自然环境影响
建筑施工场所多处于露天环境中,容易受到天气、地质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时会碰到雷电、沙尘暴、暴雪、暴雨等恶劣的天气,就会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可能会造成施工人员伤亡。建筑工程的进度和天气有一定的因素,如果在雨季发生洪涝问题,可能会引起山体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对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在冬季,可能会出现暴雪天气,而且冬季气温比较低,各种设备被冻住无法正常使用,机械设备可能还会发生故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是在地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的,各种地形地质地貌都会影响施工,造成更大的难题,若处理不好,很难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影响施工的进展。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
3.3 社会环境影响
建筑施工安全不仅需要天利人和,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扶持。施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对施工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例如施工区域可能有少数民族,则需要考虑其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建议,而且施工人员需要的材料不能从其他省份带过去,需要利用当地的施工材料等。
3.4 机械设备失控
机械设备保养到位,性能较好,不仅有利于建筑施工,还能够有效防止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性能不好的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必须进行有关的维修,不然在使用时有可能因为机械设备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施工安全事故。
4 建立安全管理预警系统的安全措施
4.1 定期展开安全检查,有效落实安全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有效的控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在施工开始后,监理部门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将相关的安全措施落实下去,充分发挥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作用。因此,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必须深入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和施工设备等,及时找出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换或维修。在检查安全时,监理人员必须耐心、全面和深入,切不可走过场,确保检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施工现场之所有会存在安全隐患,就是人们的粗心大意,往往容易忽视那些风险因素,因此要责令相关施工单位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整改,直至整改到位。为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的效率,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发现场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2 人员风险监控
人员是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监控的主要对象,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众多,每一项个人行为都有可能给工程带来安全风险。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引进智能监控系统,利用遍布施工现场的高清摄像头,全面监测施工场区内所有人员的操作行为。在智能监控系统数据库中存有施工操作标准信息,通过高速对比和计算,分析场区内所有人员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并自动做出预警,通过广播系统或移动监测终端提醒现场管理者进行管理。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发挥“大脑”作用。根据建筑项目的特点,抽选具备相应经验的人员组建管理团队。在开展施工作业之前,应重点关注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明确高风险的作业点;掌握各类信息化管理设备的操作技巧,从而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做好现场人员及工序的协调工作,以免出现现场指挥失误,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4.3 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各部门之间沟通困难、出现了问题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解决也是造成建筑安全隐患的一大突出问题,为了保证建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封顶大吉”,公司在项目投入建设前期就应该规划出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上到管理层、下到施工组,每个层级之间不仅要有完整的分工,而且还要打破层级之间沟通闭塞这一问题,实现跨部门的有效沟通机制。我们都知道在办一件事情时出现的工序越多,越容易造成失误。在一栋大楼开始实施建设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多个部门的介入,假如下层人员在建筑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但是却不知道该向谁汇报问题,这就属于管理模式上严重的失误。就像国家一样,有专门的热线、日报等渠道为人民服务。建筑业虽然不似国家那样庞大,但是也应该有专门服务于基层的组织出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上传下达。
4.4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监测平台
这个系统是为了使用更加科技的方法,对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使管理者能够有效的对于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特别是进行施工的时候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比如说塔吊、电梯、脚手架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施工场地进行监控的时候,需要使用现场监控的摄像头以及无线网络,将当时的情况全面通过互联网输送到远端接入的系统平台里,安全监控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在办公的地点就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状况。能够对现场情况进行远程指挥,对于安全情况也能做到远程监督。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展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带来严重安全风险,为进一步减少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施工效率,应对导致安全事故频繁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问题反映情况,提出一定的整改措施。安全预警管理提倡建立一整套安全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预警效果,充分保证施工安全,提高保证施工质量。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自身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预警管理机制,树立安全防护意识,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熊自明,卢浩,王明洋,等.我国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18(10):1-14.
[2]朱杰,陈洋,蔡乐刚.基于既有房屋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5(03):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