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丹凤县水利局 陕西省丹凤县 726200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当前农村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为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稳产增收,需不断优化农田水利管理,及时发现问题,给出相应解决方案,以免阻碍农业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及作用,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迫使农业必须保持稳定发展,这就需要保证水资源的充足供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效果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促使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与高速发展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匹配,应不断优化管理措施,促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及作用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首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范围较为广泛,其属于公益性工程,重点在于服务农业,为农产品的产量及质量提供保障,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要想发展农村农业,应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保证农田供水充足。其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对部分缺水严重的地区,其农田水利的引水和抗旱作用尤为突出,引水工程建设区域位置的确定对整个水利工程日后的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最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在农村,政府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主体,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公益项目服务农民。正因如此,此工程难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且工程管理较为懒散,制约了其管理和发展。政府需不断对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和管理才能确保其持续产生社会效益,同时使用者也需注重保护资源。
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作用
小型农田水利对农业生产有重要作用,其不但能够改善农田水利条件,还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生产用水及农耕用水等难题均能得到很好解决,可有效解决洪涝及干旱问题。自乡镇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的重要性后,格外注重其建设和发展。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的管理重要性尤为突出,乡镇应注重与当地情况相结合,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使其社会效益得以持续体现。农村用水与城市用水差别较大,农村水资源主要消耗在农田灌溉,目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布局均由农民的主观意识与劳动习惯决定,且受到传统灌溉理念的影响,致使农民在使用水资源时没有很强的节约意识,严重制约了灌溉效率及质量。只有将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农田水利的作用得以发挥。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已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缺乏民众参与
农民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者和受益者理应成为该工程的管理者之一,但因农民对农田水利管理理念的局限性,并未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后期的管理工作视为自己的义务,未曾意识到其对自身的重要性。部分农民认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均应由政府部门负责,与其自身关系不大。除此之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后未得到应有的管理和维护,农民未直接参与农田水利管理方案的制定,也是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缺乏民众参与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此问题,要从政府和农民两方面入手,政府部门需注重民众的力量,让其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农民需要加强自身对农田水利的认可和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工程管理[1]。
2.2 建设技术急需强化
因小型农田水利特殊的性质,导致未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各地区因地方自然条件等的差异有着自己的建设标准。
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是由非专业团队完成的,施工建设技术落后,管理难以得到落实。部分水利工程建成后因建设技术不足使其工程配套不完善,导致灌溉率达不到使用需求。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技术优化,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3 专业人才匮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已得到认可,且建设规模及数目逐步增加。为保证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应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鲜有年轻人或专业技术人才愿意扎根农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导致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序发展。除此之外,相关部门未对人才进行合理分配,岗位安排不够合理,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效率达不到相应要求。随着农田水利的持续兴建,由专业人才匮乏所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质量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及质量。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小型农田水利分布范围广泛,跨越大江南北,使得其所在地区的地理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要想让水利工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则需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在制定规划时需综合考量该地区的地理条件、农作物类型以及降水情况等,必要时需进行实地勘测,总结该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利用其优势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应积极评估当地环境情况,在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注重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将其作为一切建设的前提,合理完成农田水利工程的布局,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该地区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3.2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引进后还应对其进行培训。首先,管理工作者应不断进行学习,在对水利工程管理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先进管理技术的学习;还应加强对管理技能的培训,促使管理者掌握高效工作的重要手段,明确个人任务及监督作用等;管理者还应学会怎样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其次,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培训内容应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促使技术工作者了解新技术、学会新技术,扩充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2]。
3.3 注重引进农田水利工程新技术
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能够保障农田用水,有效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需注重水资源管理,倡导采用膜下滴灌等技术手段节约水资源;注重河道的管理与养护,以防水资源流失,逐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注重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确保在灌溉高峰时有水可用;积极管理污染物排放,以免造成地下水污染。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均应引进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保障水资源的清洁度和利用率。
3.6 加强施工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保障施工质量及进度的重要环节。施工管理既起到督促施工进度的作用,还能实时监控施工质量,保障安全生产。施工过程的管理体现在对每个施工环节和工序的监管,并按照规章制度对其竣工后的工程进行验收。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并问责管理者和实施者,不忽略每个细节,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管理者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履行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高效地进行。
4 结语
全民小康步伐逐渐加快,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为保证农业稳步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政府部门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并加强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使其为农作物持续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复杂程度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专业的管理人员,以此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学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4:25.
[2]刘伟忠.加快天津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