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深度融合策略探讨 刘常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刘常
[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这是因为装配式建筑通过预制构件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经济效益。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这是因为装配式建筑通过预制构件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经济效益。而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国内的兴建,要求建筑质量管理也要同步进行改进。因此BIM技术越来越多地取代了传统的建筑质量管理方式。它的特点是对于建筑质量问题定位精准、信息明确、对质量过程的记录较详尽,使建筑质量当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及时发现,完善处理。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深度融合策略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策略探讨
        引言
        年来,在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下,建筑领域也逐渐朝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变。BIM技术的提出与应用,为传统建筑产业搭载智能化匹配系统,可完成建筑体系内设计、生产、装配等一体化的建筑模拟,工作人员依据系统内数据参数,便可了解到当前建筑进度,同时也能够通过BIM技术下达相应的操控指令,提高建筑体系的同步性,为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1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概述
        1.1BIM技术概述
        所谓的BIM技术其实是把建筑物的功能的特性和物体用数字化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而且在建立数字化的模型的时候,可以将建筑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的传递和分享。BIM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下面几个特点:①可视化。所谓的可视化,其实指的就是BIM技术建立出来的建筑模型是透明的,可以全方面的展示建筑物的具体的信息。②协调性,BIM技术的这一特点的存在是因为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在BIM技术的帮助下来协调施工或者是设计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在目前这一阶段,BIM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被用于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出来的建筑物的数据模型可以清晰的发现施工过程中会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的做出调整,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或者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BIM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装配式建筑建立起一个更为专业的平台,并且还可以充分的应用这一设计平台,对建筑的具体的信息尽心更改和重新建设。
        1.2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施工方法,改变了传统施工直接浇筑的方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装配式建筑施工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制备建筑工程需要的预制件,质量高、环保性好,能够满足国家住宅绿色施工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对建筑工程施工空间的要求低。事先制备的预制件通过运输抵达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预制件的浇筑误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加强预制件全过程的监管力度,使建筑工程能够顺利验收。
        2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关系
        在当代装配式建筑过程中,BIM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简单来讲,装配式建筑核心是“集成”,而BIM技术是“集成”的主线。这条主线串联起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于设计、建设、运维、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可以将装配式建筑进行数字化虚拟,以一种信息化的方式来描述系统的要素,从而实现信息化的协同设计,使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可视化。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融合策略探讨
        3.1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构件产生的融合
        在实际工作中,装配式建筑最关键且最不能缺少的一项就是构件生产,且装配式建筑构件还是整个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整个生产过程一旦出现小差错,那么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将无法完整展示,严重时还会直接对最终的设计成果造成影响。

所以,为了更有效地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相关技术人员在设计时就可以将BIM技术应用到其中,目的是为了创建各类施工材料的信息资源,但如果需要进行调整,那么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操作即可,这也能直接减少了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支出。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想提升预制构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与生产错误,其就必须在生产时将全部的设计数据与参数加入到其中,即通过条形码的方式来转化为加工参数,这样才能实现生产系统与设计信息的有效结合。当然,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实际生产信息毫无保留的传送到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能更科学、合理地对施工进度进行规划。
        3.2BIM技术与规划设计的融合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首先,基于BIM技术在设计阶段产生的三维模型,设计人员对构件的生产成本、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切构件的安装进行规划。精确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合理化和数字化,实现现代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之中构件规格难、组合多的目标。其次,BIM技术可以在设计前期进一步深化和优化设计成果。现阶段,设计师需要确定装饰材料的设计、墙板组合等,并在BIM技术的实际效果图中展示立面的效果。利用BIM技术数据模型提供的经济数据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确定确切预制施工项目最恰当的实施方案,并应用于具体生产过程。在施工图设计中,装配式建筑行业间的协调更为重要。构件、装饰、施工等部门与BIM技术资料相衔接,实现合理安排和精确协作机制。
        3.32BIM技术与工程施工的融合
        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制造和存储涉及多个部门,需要配备大量的技术人员进行预制件的管理,实际工程应用中预制件的管理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实际与BIM技术的应用相结合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运用BIM技术实现预制件相关数据的处理、存储等,通过比较预制件的安装位置及相关检测效果,自动生成二维码,大大提升了预制件装配过程的智能化水平,装配效率得到了提高,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成本和施工危险系数。预制件在装配施工过程中的吊装工作极其复杂,对相关的吊装机械要求较高,需要针对性地提出预制件吊装环节的预防措施,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这一过程可以通过BIM技术进行实际施工和装配过程的模拟,节约吊装时间,简化吊装现场的布置流程,吊装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BIM技术还能针对施工车辆进行车辆路线的优化设计,节约工程成本,得出最优方案用于装配施工,充分发挥机械性能,提高工作效率。
        3.42BIM技术与造价控制的融合
        相对于CAD应用无法对项目造价进行计算与生成的技术缺陷,BIM具有该方面的明显优越性。BIM在计算造价时无需依靠其他软件辅助,其自身软件即可实现计算统计功能,并自动执行造价计算,造价数据具有更高精准度,便于实施造价管理。借助三维模型技术,可以对建筑数据进行精确计算,保证其数据的可靠性,进而促进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升级,推动建筑领域技术进步。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代表着建筑工程的未来趋势。而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时,对于工程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也要进行同步改进。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当中,经长期的实践表明其可靠性是值得信赖的,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彭聪,李杏,乔亚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00.
        [2]周恒.论述装配式建筑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 (24):84-85.
        [3]潘德宝,张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农家参谋, 2019(23):127.
        [4]赵自力.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深度融合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 27(27):49.
        [5]彭莉妮.探索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深度融合[J].住宅与房地产, 2018(28):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