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展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市政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是市政施工企业施工管理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市政施工企业能否正常运转,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工作。现场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代表了市政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体现出了市政施工企业生产建设经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对于市政施工企业而言,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才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本文在此从市政工程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做了几点探讨。
关键词:市政;现场;应用;问题
一、加强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应重视的主要问题
1、重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方案的选用"设计方案在根本上影响和制约工程质量"实践证明,工艺先进,操作环节少,人为因素少,便与施工的设计方案宜优先选用"如道路设计,宜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而不宜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从郑州十几年的城市道路施工经验及效果来看,不管从道路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沥青混凝土道路优于水泥混凝土道路"
2、重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首先,施工人员必须要有质量意识,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的法制观念,不可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其次应当加强基本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培训和教育"
3、重视施工原材料的选用"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特别是对于市政公用工程,材料种类相对较少!用量大,任何一种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需要检验的材料,必须及时严格按照现场见证取样规定,选取样品,送到相关检测部门进行质量检测,获得材料的检测信息,合格后方可选用"
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作有序可循
施工企业要做到施工现场管理科学、经济、合理,事前就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不能盲目地施工。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科学、经济、合理办事,以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是进行基本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工程实现高质量、低成本、低消耗的指导方针,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正确处理施工中人与物,时间与空间、质量与数量、工艺与设备、专业与协作、供应与消耗、生产与管理等各种矛盾,合理而科学地,计划而有序地,周密而均衡地组织施工生产的重要措施。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尽量合理,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现场资源。客观形势对施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技术装备、人员素质、施工组织诸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工程经济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一些施工企业缺乏积极的应对措施,科技管理水平落后,对施工组织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根本没有施工组织设计,不搞平面布置图,材料乱堆乱放,机械设备、劳动力需求无计划,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无措施,窝工浪费现象严重,管理水平低下;二是为应付审查随意编造一个施工组织设计应付差事;三是施工组织设计图编制质量低劣,不少施工单位,由于技术水平问题,仅有平面布置图或施工进度表,施工组织措施不到位;四是重技术轻经济,有的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只重视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忽视经济指标内容,以致在工程结算中纠纷不断等等。施工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支出。
三、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1、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材料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自然就无法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创造出正常施工条件,实现投资与进度控制的必要前提。市政工程施工中需要的各类机具设备是施工生产中的基本工具,其优劣程度、性能是否稳定、操作是否方便等都会对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应在施工现场加强其保养和维护,以确保施工质量。
2、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提高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观念;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以及操作法规的观念;要有精湛的技术技能。这既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提高其技术素质。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观念,关键还是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目标管理、质量规划、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要在施工现场加强监管,一有问题立即纠正,保证良好的质量,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接到市政工程的任务之后,与相关人员一起做好对设计文件的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的预定、技术交底、施工图的预算以及技术资料的准备等,对设计图不便于施工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制定详尽合理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以便下一阶段的施工设计。因此,对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3、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有些施工单位往往避开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借领导的口头允许,钻质量管理的空子,无视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现场施工应有明确职责,以一个口径说话,统一处理施工现场的全部问题,管理人员要逐步适应建设管理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四、制定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并有效及时的控制
1、项目实施前,必须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制定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
2、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有余地。
(3)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
五、项目旅工现场的动态管理
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可分为多个阶段,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应及时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参建方较多,施工现场的生产队伍与物料的流动性较强,从而需要根据实际的变动情况,结合项目施工进度计划,采取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此外,由于各个单项工程、分享分部工程等不同施工部位及工序,需要与其相应的施工设备与材料进入、撤出现场,由此便需要及时采取各项管控措施,加以组织、调整,维护施工现场的正常秩序,保证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有效避免施工现场拥挤混乱、窝工、浪费现象的产生。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掌握项目施工的具体工序、进度计划,对每个施工环节、工序所需的生产队伍、材料设备进行测算,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环境条件,合理、规范的进行调度、指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六、结语
总之,作为市政施工企业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质保量,获得理想的、满足城市发展要求的工程项目,为加快城市发展提供优质的工程项目。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到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树一块丰碑,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