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建筑的技术革新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徐亭亭
[导读] 摘要:智能建筑到智慧建筑的技术革新,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建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迎来了发展的快速时期。
        身份证号码:31742719900527XXXX
        摘要:智能建筑到智慧建筑的技术革新,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建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迎来了发展的快速时期。针对智慧建筑的出现和发展,各个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制定了适合自己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政策法规。但是就目前来说,智慧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笔者主要针对智慧建筑新技术和智慧节能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慧建筑;技术革新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办公等相继到来,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建筑已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建筑行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建筑由此生成。智能建筑将建筑物作为主要平台,对不同的智能信息进行合理应用,促进建筑与人、环境之间的协调,从而为人们提供兼具智能高效的建筑环境。
        1智慧建筑的概念
        智慧建筑是全信息建筑,在智能建筑基础上从时间维度拓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从空间维度拓展到空天地一体化的物联网,应用边界涵盖使用者和管理者(人),计算方式结合了认知计算和智能计算。智慧建筑以人为中心,通过感知入驻用户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为其提供应用及服务,体现科技为人服务、无处不在的理念。它通过全面感知,认知、自主学习、自我进化、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以科技方法为桥梁,构建人、环境、建筑之间相互协调的生态体系。其相关系统贯穿了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建造、运维、改造等各阶段之中。智慧建筑是全信息建筑,是智能建筑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一体化网络、使用管理者(人)、认知及智能计算的综合体。
        2智慧建筑面临的挑战
        智慧建筑的发展应与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相匹配,并能落实分解智慧城市相关板块的标准与指标;不同技术标准产生了大量的异构数据,亟待融合,需实现统一共享;建立智慧建筑的评测平台,实现检测流程指标的标准化。
        3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建筑的技术革新
        3.1设备自动化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与建筑建设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特点,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应用地位为建筑的智能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实时监控建筑系统内暖通空调运行、配电供应、给排水供应、与停车场等各服务功能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管理的实效性,排除风险因素的潜在性存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自动化技术是此类设备系统的核心部位,通过优化组合网络通信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形成了具备智能化操作功能的综合管理系统。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以计算机为主的传统集中控制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管理需求,集散控制具有更为优化的智能化特点,已将其逐渐取代,并作为一种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建设发展中。
        3.2智慧管廊技术
        管廊作为城市配套的综合载体,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十分重要,因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智慧管廊主要是利用一些应用系统及软硬件设施建立起来的,会覆盖项目建设的整个周期,实现对管网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管网的安全、绿色、高效,从而不断提高城市运行能力及基础功能。在管廊运行管理期间开展智慧化管理,可以实现管廊的一体化建设。①监控。建立管廊监控中心,实现对管廊的视频监控、安全防范、火灾报警等子系统建设与监测;子系统按照原有的规定实施联动;然后依靠监测数据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预测评估;进行自动化巡检,满足移动巡检需求;实现远距离监控,例如照明、监控、给排水等。②管理。

对管廊中所有设备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提供服务;为管廊日常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流程规范。③经营。与管廊经营活动相关的各项要素,例如人、物、财等建立相关的信息;对数据资产应用情况进行关注;在一定的数据服务条件下,综合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资产的知识转化。
        3.3互联网技术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如今已渗透至各行各业,计算机技术也已成为了各项事务运转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在智能建筑发展的初期阶段,计算机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其推动下,更多的智能建筑都将此技术运用到智能建筑的建设中,成效显著。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优势在于使得建筑各项功能可以得到统一管理,使得建筑更加适应居住者的生活习性,建筑不仅仅是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也不仅仅提供舒适环境,而可以往更高效、更智能,对居住者的需求做出个性化相应的方向发展。此外,计算机技术使得管理更加高效,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建筑耗能相比传统建筑减少了很多。控制网络的规范化和开放化是智能大厦发展的未来趋势。在这一趋势下,LonMark和BAC网络标准的应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工业以太网由于协议的开发,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能力。
        3.4综合布线技术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综合布线系统是最基本的功能设施。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设计人员必须充分结合实际建造情况科学布线,只有确保建筑布线方案的科学性才能保障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作业能够正确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简称GCS,是一种传统网络,主要应用于建筑群与内部之间的联络。通过设计科学走线,有效连接语音、图形与数据等建筑物内的通讯信息,或者连接自动化管理设备、信息交换设备与多媒体设备等。有机结合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综合布线系统的这一智能化产物的主要特点。在建筑通信网络系统中,属于关键的核心板块。是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操作与自动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3.5智能化集成
        建筑的智能化是根据系统工程原理,融合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并与建筑技术充分融合,设计了一整套智能化集成系统(IIS)、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公共安全系统(PSS)和电子化机房工程(EEEP)子系统在内的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是建筑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也是建筑实现“智能化”的唯一途径,通过它将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功能上结为一体,实现信息资源在同一平台共享。集成技术使得许多功能得以联动,测控管一体化,便于集中处理,还有利于降低后期维护与开发的成本。首先,系统集成管理实现了对各机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管控,原本分散独立的弱电系统可以集中管理;其次,建立起各个子系统的联动,跨系统控制使得大厦的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开放的信息数据平台使得信息资源获取更加高效,精准,在后期维护、修整中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建筑是整个城市网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城市、不同类型建筑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构成智慧建筑的数据采集来源和管理关注点都是不同的。随着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智慧建筑必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切实推动智慧建筑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应从加强对新理念与新技术的科学运用开始,确定智能化建设的体系架构、革新设计理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与建设标准、搭建融合性平台,提高建筑设备与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保证现代社会背景下智慧建筑步入高水平的发展通道。
        参考文献:
        [1]张兴超.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建筑的技术革新[J].电子世界,2019(24):47.
        [2]钮鑫.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建筑的技术革新[J].电子世界,2019(24):51.
        [3]张文才.智能建筑发展回顾和展望[J].智慧城市,2019(1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