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徐英田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徐英田
[导读] 摘要:当前一段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份证号码:37282419710917XXXX
        摘要:当前一段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因为传统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材料以及工艺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生活空间的质量、舒适度等的要求。混凝土是现代建筑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自身具有的特性在建筑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混凝土建筑或者构件会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为满足更多的居住需求,土木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从土木建筑的建设角度看,由于该工程类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并满足人们在不断提升的经济环境下对生活质量的各类要求,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就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强化施工技术以在保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外观性与功能性的基本需求。
        1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建筑材料,一般是由砂石骨料、水泥、水以及其他需要添加的材料混合而成,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因为在其成型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经过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往往会存在着微小的孔隙、气穴以及裂缝等现象,这些混凝土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常被称为初始缺陷,而这些缺陷的存在也使得混凝土出现了与其他建材与众不同的非均质特性。这些初始的微小裂缝的存在使得混凝土建筑以及使用混凝土做成的构件长期处于一种带缝工作的状态,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这些微小的裂缝可能会持续发展,使建筑内部的钢筋等其他材料受到腐蚀,而腐蚀后的建材又会产生承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等的持续下降,最终对与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安全以及使用寿命等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建筑物内及周边人群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如果是建筑物中的混凝土构件之上出现了裂缝,那么其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降低了构件的刚度,使得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抵抗能力受到影响而有所降低。虽然说一些微小的裂缝并不会对构件的使用造成太严重的影响,不至于使得构件破损或者导致建筑物的倒塌等严重事故,但对建筑物外观的影响总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发展,最终裂缝的宽度超出一定的限度时,也就不只是影响外观这么简单了。裂缝的存在会使钢筋等材料受到锈蚀,从而影响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能,最终对建筑物的质量安全以及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2.1预防楼板变形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有效应用
        在进行混凝土基础的结构设计时,为防止其开裂,要尽量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因为它比较容易开裂,而要选择低强度的混凝土。同时可以增添钢筋来防止其裂缝问题的产生,此方法虽然不能起到直接防止裂缝的作用,但它也可以增强架构的整体完整性,减少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在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中,可以设置相应的水平施工缝,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分块,并且各个分块之间还能相互连接。在浇筑混凝土后的24h内,不能对其进行吊卸,以防止撞击和冲击振动,可以先进行基础工作准备,比如弹线、测量等等,24h之后再依照计划分批进行小物料的吊装工作,但是必须确保将小物料散布到位,轻卸轻放。在完成浇筑后,第三天才可以开始进行楼面模板以及楼层墙板的支模施工,吊卸时要注意对材料放置处进行刚度的加强工作,预防模板变形的产生,并增加对该区域新的冲击和振动载荷的抵抗力。在新混凝土的表面上铺上跳板、旧木模板等,不但分散和保护自身的应力,而且有效地控制了裂缝。


        2.2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框架
        在建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结构的使用功能,还应针对框架架构进行持续的优化设计,将合理的框架结构作为提高整体结构质量与应用效果的重要基础。框架结构是施工技术方便运用的重要前提,其既包含建筑物长、高的比例设计,也包括纵横墙面的设计内容。只有在良好的设计方案下才能实现调节结构、降低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风险的技术应用目标,提高结构刚度的同时也能保证其承担的载荷分布合理性。想要开展合理的结构设计工作,不仅应计算结构的基础深度数据,还应对出现的沉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降低结构的应用安全风险,提高其应用可靠性。圈梁与构造柱同样应作为结构的设计重点,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强度与刚度,为其稳定性的持续提升奠定基础。隔热也是建筑中的设计重点,其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可以采用沉降验算或是沉降量控制等方式优化整体结构,从而起到隔热效果,为框架整体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控制混凝土的配比
        由于混凝土的材料配比非常地复杂。因此,这就需要相应的配比人员,依据施工工程的方案以及施工的质量需求,来配比混凝土的比率,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性和弹性能。一般情况下,由于混凝土当中需要包含一定的骨料和混料,这就需要相关的配比人员选择吸收率较大的是骨料量,并且由于骨料当中的含泥量和干缩量较大,这也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因此,这需要相关配比人员进行有效的选择和配比,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此外,为了减少由于含水量较大而产生的裂缝现象的产生,也可以通过增加减水剂或者是搅拌石灰的方式来减少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出现。
        2.4对工程材料进行控制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之中应用的过程中,就要严格把握工程中的材料的质量,对工程的准备工作之中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施工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应选取合适的骨料作为建筑石料,在骨料的选择之上,尽量采用含砂量高、碱含量高的砂,并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工程中不准采用细砂或含砂量小的骨料拌制成混凝土,否则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达不到施工的要求,从而会产生各种问题。在水泥的选择之上,建设单位应根据建筑的具体材料展开有针对性的选择。工程的煤灰和矿粉的配比不少于水泥总容量的20%。并结合实际混凝土情况,适当减少混凝土的单位水比例和水泥用量。在外加剂的选择之上,还应检验其质量,并按照施工规程和公司章程的要求对外加剂展开复试检验,使其质量满足施工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监督外加剂的使用。恰当地使用外加剂能精确地增强缓凝剂对水泥的水化的抑制作用。通过上述的方法,可减弱混凝土的膨胀,在此基础上避免施工裂缝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使其材料满足具体的性能的要求,进一步减少施工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数量的增多使得其应用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在施工经验大量累积的条件下其质量相较于以往实际上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混凝土结构施工对于施工技术的标准要求更高,提高对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的掌握程度是提升整体结构质量与应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应完全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孙雪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2428.
        [2]蔡志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3):135-136.
        [3]车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7(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