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施工验收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16期   作者:刘瑞芳
[导读]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人们将目光都转移到智能电网的研究上
        刘瑞芳
        南京四方亿能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 江苏省 210000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人们将目光都转移到智能电网的研究上,电网结构系统也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不断优化,大大提升了新能源的可利用程度。在我国生产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只有建造智能化变电站才能满足当前用电需要,促进电力产业的长足发展,但是传统的施工验收方法并不全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缺少对设备关联性和网络的检查,不能满足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施工验收。因此,本文将把智能变电站和传统变电站在施工验收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阐述,让大家能够对其有更好的认识,进而提出最适合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验收方法,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参考,共同提升电力产业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施工验收;方法;研究
        引言:智能电网实际上是新世纪的重要举措,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存在,它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要加强改革和转变,使变电站的工作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相关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也能明显提升,进而保障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智能变电站在设计和实现理念上都有很强的优越性,引进了很多新型设备,能够满足规范化的变电站系统建立标准,有效提升电网工作灵活性,有很强的积极意义,所以我们要采用通信、传感器等新型技术,实现智能化变电站的建造,使其发挥重要价值,满足实时电力信息反馈和共享的需要。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施工验收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应对,利用科学的方法调试二次系统,在实践中探索新思路,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实现变电站的科学建设。
        一、智能变电站的新变化
(一)模式变化
智能变电站能受到人们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必然有它明显的优势和独有的特色,这是显而易见的。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化变电站有不同的侧重点,它更关注于信息的交互,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并且在电力设备层面上形成了统一开放的新格局,实现了二次设备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智能变电站延续了面向对象的思维模式,能结合电力系统生产的实际状况,加强了变电站中相关设备和系统的管理,使变电站转化为信息网络化操作,相关通信模式更加健全,呈现出重要作用。随着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智能化变电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就当前情况来看,变电站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全面,在相同的建模语言背景下,能体现出巨大功效,可以顺利转化成智能电子设备模型,从而实现信息的及时交互。通过这种途径,功能能够在各种设备上自由分配和分布,满足了智能设备信息共享的要求,同时成功落实了传统变电站设备方式到智能变电站信息化处理方式的转变,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设备与技术变化
目前我国投入使用的智能化变电站中采用的智能电子设备装置都符合相关标准模式,虽然有关设备信息和功能处理方式都被隐藏了起来,但是依旧能够实现传承的特性。在建造智能化变电站的过程中,许多设施的存在都能够优化二次设计,降低变电站的建设成本,为变电站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推动变电站的智能化进程。譬如,测控保护装置、电子式互感器等等,为智能变电站的实现打下了坚固的物理基础,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让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它们的组合有利于推动智能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可靠性强,使用更加便捷。

智能电子设备装置通常拥有强大功能的微型处理器和优质的网络处理模块,所以其自身性能基本稳定,能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很好的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和收集,深受大家喜爱,除此之外,还能维持正常通信功能。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采用更加先进的太网技术来实现各种服务,譬如,采样测量值服务等等,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实现了设备功能间的信息互换。
        二、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施工验收
(一)自上而下的施工验收方法
事实上,变电站的施工过程就是将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合理的方式组合成一个系统,需要遵循一定的施工流程,实现各个设备的安装和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上文有提到,智能变电站各设备信息和功能的实现方式已经被隐藏,无法实现各功能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基于此类现象,智能变电站施工验收的重点应该转换到如何强化设备的逻辑功能以及确保不同功能之间的联合有良好的实用性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在传统变电站中,只有可靠的保护回路才能维持继电保护的正常运行,保障电路稳定。在智能变电站中,传统电缆被光纤所取代,这就意味着系统的保护动作不需要再依赖于电缆形成的回路,所以我们对二次系统的施工验收工作也同样不能仅存在于电路链接的验收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特征的理解和分析,验收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试和验证,从而达到检测智能变电站系统稳定性的目的。当然,智能变电站需要一种自上而下的施工验收方式,更加强调系统化的人员分工和组织,要想获得明显成效,需要做好前期工作,要对变电站整体框架结构加强了解,在确定变电站各个功能齐全且能正常实行的基础上,再去考虑细节方面的验收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比单个设备更加重要,要分清轻重缓急,对网络系统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由于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时间不长,所以更要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如果遇到验收工作人员能力不足或经验不够的情况,应当冷静应对,如实进行工厂联调工作,使施工验收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二)不同部门加强合作
在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调试过程中,都有系统专业的程序遵循,一般是保护专业人员先进入变电站施工现场开展工作,等此部分验收工作结束以后,再由专业人员分别入场完成属于各自的那份验收任务。综合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信息化、网络化的特征,此调试工作程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工程,变电站建设容易出现人员不足、建设时间有限的问题,所以不同专业和不同部门的施工人员、验收人员可以协同合作,改善当前的尴尬处境,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除此之外,应该在二次系统验收工作中,专门成立一个信号验收和审核部门,好好利用接收结果,将其用来协调其他各施工部门的工作。当然也要防止出现信号核对量大而耽误建设进度的情况,必要时可以由施工部门和验收部门分别派出验收小组来核对整个变电站的信号。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符合时代变迁需求,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电力支持,使电力行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优势。在智能化变电站验收过程中,要多多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掌握,重视细节和实现方式的验证,需要不断创新,采用合理的设计理念和工作程序去提升工作效率。要不断地探索新思路,掌握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去完成验收工作,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经验,要打破传统方式的局限,加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落实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验收工作。
        参考文献:
[1]宜昌地区智能变电站建设[J]. 何连兵,杨凌曦,周伟,彭海燕.  农村电气化. 2016(09)
[2]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施工验收方法的探讨[J]. 段泽辰,王玉怀.  陕西电力. 2013(08)
[3]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测试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井实.电子科技大学 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