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检修施工中二次引发的误跳闸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16期   作者:孔照旭
[导读]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作为电力系统核心的变电站,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
        孔照旭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祁县供电公司  山西 晋中  030900

        摘要: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作为电力系统核心的变电站,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智能变电站作为当前使用范围较广的变电站形式之一,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较高,操作方式更为简便、解决,安全系数更高。基于此,本文就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二次安全控制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作为电力系统核心的变电站,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对于智能站的二次安全措施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从而阻碍了其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注重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从而从源头上切断智能变电站可能会产生各种安全隐患。


1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采用场外就地数字化的方式采集二次量,二次设备之间运用光纤通信、网络传输数据流,部分设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小小的变化。下文重点分析与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直接联系的新型化功能与设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数字化
        通道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相关设备与装置的设计与组装多以操作简约化、检测便捷化、数字管理化为原则。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智能变电站的每种数据流多是由变电站内部相对应功能的设备与木块输出数据流,并由虚端子作为连接媒介,将数据流输送到各个既定设备与装置的功能模块数据集之内,最终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数据通道。除此之外,智能变电站系统中的软压板作为整个结构体系中有效控制变电站数字通道的重要工具,通过开启、切断数字通道的方式进行与完成间隔层设备的检测、保护、自检等任务,是确保整个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1.2检测与检修体制
        除了上文提到的数字化通道与软压板之外,为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系数,从根本上实现智能变电站安全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当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智能变电站多增加了自检与检修机制。一般来说,当智能变电站相关设置投入检修硬压板之后,设备与器械便会自动进入检修状态,通过检验数据流状态的方式,了解智能变电站的运营状态,并及时屏蔽出现故障或者安全隐患的相关功能,实现智能变电站的自我安全管理。
1.3光纤通信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主要通过光纤来进行信息传输,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流判定信息传输是否正常。如果通信线路出现中断,智能设备的界面或是显示通信线路异常信号,或是相关的功能被自动屏蔽,或是指示灯熄灭等,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以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检测,并选择高效的、科学的补救措施与改革措施,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智能设备通信问题,以确保从根本上减少智能设备以信息交流不畅而引发的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2 安全检修原则
        智能变电站安措设置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常规变电站中安全隔离主要依靠硬压板、解除接线,彻底断开物理回路;智能变电站中安全隔离主要依靠检修机理、软压板投退,由软件实现隔离(抽象化),必要时可解除光物理回路,多重安全措施并存;涉及范围更广(包括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等)。
2.1检修设备隔离应保证有双重安全措施。
2.2母差保护中间隔投入压板只有在一次设备停运后才能投入。


2.3装置异常检修时,考虑异常设备安全措施不可靠性,必须由相邻设备执
行安全措施将其隔离。
2.4只有在一次设备停运后,才能投入相应二次设备的检修压板。
2.5在发送侧和接收侧均设有压板的回路,应两侧同停同投;在只有单侧设
有压板时,应保证相应软压板在退出状态。
3 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
3.1线路保护检修安全措施
        (1)线路保护投检修压板。线路保护与其他运行设备的联系有启动失灵、稳控及录波、网络分析装置的信号等。投检修压板之后,母差保护检测到启动失灵的报文检修状态不一致,不处理,稳控类似。而录波、网络分析装置收到的信号能正常显示(带检修位)。(2)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投检修压板。当检修需要带开关实际位置传动时,由于保护装置为检修状态,智能终端收到的保护跳闸命令带检修位,不处理。同样,当从合并单元加模拟量时,若发出的SV报文不带检修位,保护装置将判检修状态不一致,电流、电压不参与计算。所以在需要时投入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检修压板,使双方均处于检修状态,逻辑方能正确执行。(3)母差保护相应间隔软压板退出。智能变电站线路保护与母差保护共用保护级别的TA绕组,检修需要从合并单元加模拟量时有可能影响母差保护。即使将线路合并单元置检修状态,由于母差保护正常运行,其接收到的线路SV报文与自身检修状态不一致,将不处理并闭锁其参与逻辑的保护功能,这种情况将给系统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检修之前需要退出母差保护的相应间隔投入软压板,此间隔行为将不再对母差保护有任何影响。对于这三点措施,(1)、(3)是检修前必须执行的,而(2)在检修过程中根据需要执行,建议(3)最先执行。
3.2安全组织措施
        (1)在远程操作软压板模式下,操作后应与保护装置上核对软压板状态,确保保护装置面板与后台的一致性。(2)间隔设备检修时,应退出本间隔所有与运行设备二次回路联络的压板(保护失灵启动软压板,母线保护、主变保护本间隔采样通道软压板等),检修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恢复并核对。(3)保护设备投运前应检查对应的智能终端、保护测控等装置的检修压板投退状态。正常运行时严禁投入智能终端、保护测控等装置的检修压板。(4)监控后台遥信实行分类管理工作,重要信号作为光字运行重点监视智能告警、未恢复信号智能告警或设备专门窗口;检修设备试验中的干扰信号用“检修态”屏蔽,检修报文不触发音响告警、不影响正常监屏。(5)根据变电站接线方式、智能设备现状和技术条件编制顺序控制操作票。顺序控制操作票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相关要求,并符合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变电站设备及接线方式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顺序控制操作票。
3.3母差保护检修安全措施
        目前,智能变电站均按“六统一”原则采用母差失灵一体化的母线保护装置,由于停电范围大,基本都将在一次设备不停电的条件下进行单套保护检修。此时需要考虑的措施为:投入母差失灵保护的检修压板,使其与运行设备分隔;为增加可靠性,建议在投入检修压板之后进一步退出母差失灵保护跳各间隔的出口软压板、远跳出口软压板、联跳主变出口软压板。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是,此处母差电流为光纤单相传输,不存在电流开路以及反送的问题,所以电流、电压回路不需要处理,各间隔投入软压板不需要退出。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智能变电站大规模建设投运,智能变电站的检修运维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二次安全措施在智能变电站运行与检修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二次安全措施确保了变电设备在检修时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科.变电站检修施工中二次引发的误跳闸分析[J].环球市场,2019,000(026):154,156.
[2]谢召锦.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J].低碳世界,2017,000(015):85-86.
[3]刘振勇,刘远哲,樊阳阳.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检修压板误操作引起保护误动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17,1(020):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