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斌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河西区 300222
摘要:本文对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刍议,对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问题实行分析,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故障处理措施进行探讨,主要目的为在发现故障后通过相关对策解决故障问题,比如:电网改造、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等对策,以此促使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实现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效果。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对策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配电系统发展进程加快,配电技术、发展规模均发生了一定改变。因采用以往的供电技术,不能达到现代人们的用电需要,因而需要缩小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在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方面的差异,秉持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及时处理问题的原则处理,然后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安全,以及我国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水平。
一、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刍议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优化,使得配电系统可将新型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融合,达到自动化管理、运行的目的,如此一来可提高配电效率,使得配电更加多元化,达到用户配电的实际需要。经大数据整合、利用,能合理调节配电网、控制配电网,确保供电充足条件下使配电过程更加合理,进而严格控制配电成本,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效果。其一,管理自动化体现在配电管理有较多系统信息,需对相关数据信息整合、利用,在传统模式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处理,以人工参与、操作为主,所以不能规避相关问题的发生,并使配电过程得到优化处理。然而,自动化模式的运用管控非常简便、可行,能对配电网系统加以控制,使得终端计算机网络设计、运行更加科学。安全方面能在数据处理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多方位配网安全防护的效果;信息管理方面发挥自动化,能加以智能监管,借助通信、计算机的作用获取相关信息、传输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而促使配电信息得到智能化管理[1]。其二,馈线自动化可确保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加以监督、控制,若存在馈线运行方面问题,系统方面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及时传输故障信息、反馈故障信息,然后作以相应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故障信息管控的过程,能很好的使用自动化技术即为远程管理技术、遥感控制技术,如此一来不但能对配电网馈线加以监控,而且能够将系统整合、连接,经终端将故障区供电指令切断,进而有效保障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效率。
二、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问题分析
(一)配电网建设问题
和部分发达国家电网建设情况比较,我国电网建设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水平。我国进行电网建设主要表现在变电、输电方面,因国内设备相对滞后、线路联网水平降低,所以进行变电和输电时,如果遇到配网主干线过长情况,则无法达到相关标准[2]。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电网建设重视度不足,而这也是导致我国配电网建设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相关机制问题
为加速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进程,需要获得相关机制的支持,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编制了相关管理机制,但因为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使得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这在较大程度上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并限制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整体发展状况。
(三)技术方面问题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优化阶段,获得相关电力技术支持非常关键,自动化进程中比较常见技术方面的问题,该方面问题和我国对电网自动化系统维修重视度不够、不能正确看待维修工作的意义有关,所以会直接威胁到设备应用的时间。
与此同时,电力系统网架结构无法保持稳定,操作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对网架结构作以不合理调整情况比较常见。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技术未得到合理的应用,因而使得我国自动化技术和国外相关发达国家的差异非常大。
三、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故障处理措施探讨
(一)电网改造方法
我国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程度较低,为加速配电自动化进程、减小和国外发达国家间的差距,需对电网建设进行改造。改造电网的关键为加大电网传输容量,确保电网安全基础上提高电网供电的整体质量,同时需不断完善电网的结构,以此达到变压器载比相关标准。因城市配电网工程量非常大、要求较高,所以进行城市配电网改造将其必要,主要需对环网结构加以改造处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下合理调整供电的大小。若存在部分线路上安装故障显示器问题,应在确保电网线路安全下按要求安装相关故障检测设备,如:智能故障检测仪、电缆故障寻址器,主要目的:在最短的时间确定故障位置,以便为工作人员更好的实行检修工作提供支持,有效降低相关损耗、损失[3—4]。查找故障点后,结合具体状况做好统筹安排工作,加大实际作业的范围。此外,应对滞后配电网相关设备改造,从而严格控制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发生率,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整体发展。
(二)安全管理方法
配电网自动化的过程,需重视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安全,若发生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问题,应该在第一时间识别故障问题,对故障位置作以隔离处理,然后构建新的配电系统,促使电网工作得以恢复。同时,馈电线断路器易产生跳闸现象,需深入分析自动化系统故障,在线路运行时一个位置所致故障,馈电线断路器会发生制动跳闸情况,再次重合后故障问题得以解决,如此利于为系统顺利工作奠定基础。说明,进行安全管理能在产生安全事故后立即评判,使得线路运行更加安全,同时提高电力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
(三)信息管理方法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为信息管理,电网实际运行的过程应对信息更新处理,以此形成完整的信息库,信息系统工作时及时储存信息、检索信息。与此同时,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有实时性特点,能在有限的时间快速运行,并且实行全面扫描、获得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借助计算机的作用处理[5]。此外,应认真做好信息记录工作,针对系统各点运行、数值记录,将结构变化展示处理,加强信息管理能有效采集信息,将故障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进而提高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水平。
(四)系统信息共享方法
以往配电自动化信息采集,集中在配电网的范围,对象属性无法有效配置,而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对信息采集会使用终端设备,便于对所有的点属性定义,然后以拓扑图形关系分类,构建系统概念、促使系统信息于配电网范围实现共享的效果,防止发生信息重复采集的问题[6]。
结语: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作为系统科学,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配电网建设问题、相关机制问题、技术问题等,所以需要对电网进行改造,并加强安全和信息方面的管理,实行系统信息共享,进而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程度、电网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阳吉中.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故障处理措施分析[J].大科技,2019,000(039):95-96.
[2]李哲.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和对故障的处理[J].信息周刊,2019,000(042):P.1-2.
[3]荣旭东,张蓓,高伟,等.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与继电保护配合的电网故障处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016(018):58,60.
[4]陈海燕.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J].电力系统装备,2019,000(006):10-11.
[5]范本虎.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19):184.
[6]夏诗羽.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研究[J].信息周刊,2020,000(005):P.1-1.
作者简介:丁桂斌(1986-09),男,汉族,山东,大学学士,研究方向: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