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过剩的产生和改善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远恒 王梅芳
[导读] 摘要:任何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都是根据标准来进行生产和制定的,并进行质量等级的划分。
        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7
        摘要:任何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都是根据标准来进行生产和制定的,并进行质量等级的划分。产品质量不足影响市场的正常发展,然而,质量过剩同样也会产生问题,影响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文介绍了质量过剩的现象及产生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质量过剩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改善质量过剩现象的重要性,从生产工艺、管理方式、标准分类等方面阐述了改善质量过剩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质量过剩  重要性  改善方式
        前些年,商品质量不足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消费市场,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名誉。广大消费者呼吁市场需要优质产品,而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在想方设法的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以维护自身名誉。其实,任何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都是有标准并且分等级的,也存在一个市场所能接受的区间,质量不足是不行的,然而,质量过剩同样也会产生质量问题,影响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一、质量过剩的现象及产生的问题
        市场中,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现象比比皆是,已不足为奇。但是盲目追求高质量,造成质量过剩的例子也并不少见。例如,一家工厂生产了一种毛巾,质量不错,款式也好看,但就是销路不好。后来追问经销商为什么不愿意进工厂的货,经销商一句话切中要害:“你们的毛巾两三年都洗不烂,扔了怪可惜,不扔样式都过时了”,这就是追求高质量的产品而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也逐渐加快,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也促使旧产品不断地被淘汰。消费者如果在产品还没有使用坏的情况下就淘汰它,从心理上会呈现一种纠结的状态,无形当中也造成了一种资源的浪费。而对生产者来说,追求过高的质量,既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同时忽视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失去了发展的良机,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又例如,一款“解放”牌货车的标准载重量是10吨,但是某些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便进行超载。而标准载重量为10吨的货车竟然可以载重12吨、15吨的货物,其实这也是一种质量过剩的现象。企业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水平方面的不足,不能将载重量精准地控制在10吨,产生了质量过剩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使用者的危险系数,带来交通事故的风险。
        二、产生质量过剩的原因及改善的意义
        一是生产技术有待提高,工艺水平不能精准控制。企业生产技术不成熟,不能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生产,不能精准控制生产工艺水平。
        二是产品标准不精细,未进行质量分级。对于不同产品的不同性能,没有考虑用户需求的因素来制定精细的产品标准,也未进行质量等级的划分,使各项质量参数全面达到产品适用性要求。


        改善质量过剩的现象迫在眉睫,一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生产商开发或生产商品,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品质量“适中”,既可以减少材料耗损,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市场,又可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刺激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二是能够节约人、财、物、时间、管理成本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使产品是因到达使用寿命期限被淘汰,而不是因更新换代被淘汰,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三是改善质量过剩,能够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降低风险。如果货车的载重只能承受规定的载重量,一旦出现超载的情况就不能行使或者受到其他限制,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因超载而产生的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事故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三、改善质量过剩的方式
        一是企业要注重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工艺水平,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技术的进步使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可选择性,而他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准确把握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洞悉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才能保证企业发展航向正确,避免掉入“质量过剩”的陷阱。
        二是改善管理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实行精细化管理,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提高员工执行力,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三是进行标准分类,制定不同的质量等级。针对用户对不同产品的不同性能的要求,要制定专门的标准,划分不同的质量等级,生产、检测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既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又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结束语
        质量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消费者需要满足要求的优质产品,企业为了保证这种质量,适当的过剩质量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大大过剩就要消耗过多的人力、资源、材料,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资源浪费,进而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或者造成消费者的过重负担。因此,在普遍呼吁提高产品质量的今天,防止盲目、无限地追求不切实际的高质量也是企业应该注意的问题。企业只有正确把握好质量、成本、性能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梁赟.避免“质量过剩”.有色金属工业.2005.
        [2]谢佑军.“质量”不能太过剩.监督与选择.2000
        [3]任希廉.质量过剩也是浪费.化工管理.1994
        [4]章德达.浅谈产品过剩质量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机械工程.19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