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温艳青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温艳青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快速,建筑管道种类日益增多、设计日趋复杂的趋势,传统的CA软件设计方式暴露出滞后性,要引入先进的BIM技术和方法,构建三维立体模型,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信息的共享与传递,实现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多视角、立体化设计和检测分析,并对管道工程的碰撞问题进行修改,为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维修维护提供便利。
        身份证号码:15250219790102xxxx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快速,建筑管道种类日益增多、设计日趋复杂的趋势,传统的CA软件设计方式暴露出滞后性,要引入先进的BIM技术和方法,构建三维立体模型,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信息的共享与传递,实现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多视角、立体化设计和检测分析,并对管道工程的碰撞问题进行修改,为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维修维护提供便利。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BIM技术;设计;应用
        引言
        BIM技术具体优势和能力体现在具有可视化功能,能进行模拟演示,以及管道碰撞交叉检查,同时还具有数据库,各种数据信息能够及时的调取及更新,数据的使用率提升,对于工程的施工推进以及工程的施工标准优化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建筑整体的施工稳定性提升,施工成本降低以及施工工期有效缩减,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状态,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明确BIM技术的概况和特点,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和有效应用策略。
        1 BIM技术的特点
        BIM技术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可模拟性以及可视化等特点。在传统的工程设计过程中,主要以图纸的方式展示建筑的主体结构、细部结构等,利用BIM技术的综合性特点,在建立给排水工程模型的过程中,不同的信息体现在模型中,并且有效掌控工程的整体信息以及细部信息,依据信息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BIM技术具有的协调性特点,在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环节,给排水工程施工会涉及不同的专业,BIM技术会协调不同的专业进行施工,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利用BIM技术的可模拟性特点,在给排水工程中模拟照明、电气等施工流程,以便施工企业精准把控施工过程,保证每个环节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工程建设。BIM技术具有的可视化特点,在复杂的建筑结构内,BIM技术会建立可视化模型,在模型内技术人员可以掌握每个环节,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实施解决措施,避免存在的问题影响工程正常施工。
        2 BIM建筑信息模型内涵及设计优势分析
        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全面有效评估,获悉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创新、校核,实现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和应用的智能分享和链接,较好地体现其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数据丰富、目标导向、智能化、参数数字化的设施展示平台,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的3D设计和规划,涵盖建筑工程的各建筑要素性能、成本估算、材料存储、项目进度等信息,较好地实现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BIM的三维设计能够真实地展示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建筑实体,涵盖建筑项目中各个构件的所有属性,如:材料、材质等,随时查看和获悉建筑给排水工程模型构件的所有信息,并进行项目设计的修改和调整。
        3 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优化应用分析
        3.1实现管线综合优化
        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三维建模,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参数化设计和协同设计,并利用BIM的3D漫游体验观察建筑给排水工程完成后的实际效果,并采用BIM的MEP建模软件进行各专业的碰撞检查,对管线碰撞部位进行查找和修改,实现管线的零碰撞,提前解决管线冲突问题,减少工程变更发生的几率,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成本。要注意的是,该软件只能检查单一构件与模型之间的碰撞,并无法同时进行两个模型的检查。

此外,还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4D模拟施工,结合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计划,考虑管线施工规范和安装顺序,如:管道保温层、支吊架形式、管道安装空间及检修空间、安装流程等,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模拟和优化设计,解决虚拟环境下设备、管线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降低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风险,减少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返工现象。
        3.2建筑信息参数化设计
        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实现建筑信息参数化设计,通过将建筑各类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以及分类,实现数据化管理和储存,数据模型构建。在BIM技术应用过程中,数据模型的数据一旦出现变化,则对应的建筑相关设计数据以及方案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修正,防止设计与实际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影响建筑施工的正常开展。建筑信息参数化设计应用的优势在于,能够让BIM系统中的信息数据直接传输导入到计算机上,让数据以及模型等信息更为直观的展现,工作人员数据库的使用更为高效更为高质量,整体工程的推进更为安全可靠。
        3.3建筑模型的可视化
        BIM技术应用在给排水工程中,充分利用BIM技术具有的可视化功能,可以将给排水工程建立成可视化三维模型,在模型内可以掌握每个位置的情况。与传统的设计模型相比,BIM技术设计出一个模型,在一个模型内完成传统模型平面、立面以及剖面图的绘制,并且独立的模型整体性高于传统模型。使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将给排水工程建立成虚拟模型,在模型内可以完善工程信息,使工程内容更加细致,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时,可以在可视化的状态下准确调整设计内容,有助于设计更加准确。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可视化模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不仅使施工过程更加简单,施工更加流畅,还能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建设标准
        3.4管线碰撞检测中BIM技术的使用
        为了提升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可行性,保证之后的施工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还需要对所有管道进行碰撞检测剖析,了解各个管道之间是否出现冲突情况。在给排水管道工程三维模型构建结束之后,就可以凭借软件的自动化碰撞检测功能进行剖析,全面检测系统的运转是否达到需求,对于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标注,此外,这样能够更好的采用有效方式解决问题,保证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协调性得到提升。大多情况下,管线碰撞检测结束之后都会自动生成报告,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区域进行标准,这样设计人员就能够根据报告进行健全和微调。对应的管线健全可以直接在三维信息模板进行,比过去的二维设计模型更加快捷。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工程可以采用先进的BIM技术进行二次开发,构建建筑给排水工程结构模型和MEP管道模型,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各类模型的碰撞检测,规避不同专业管道相互交叉和碰撞的现象,实现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零碰撞,减少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期延误和返工现象,为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提供立体化的数据支撑,并对建筑给排水管道的维修维护带来便利。后续还要深入挖掘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更好地提升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效率和管理效益,提升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易宇.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冶金丛刊,2018(6):18.
        [2]李伟成.给排水工程设计中BIM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6):32.
        [3]顾海玲,归谈纯.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2(12):92-97.
        [4]邓玉来.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6):3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