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剖析 张博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博
[导读] 摘要:手持移动客户端、数据交换服务、数据同步交换接口、主系统等,是移动作业系统的主要构成,是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应用的具体表现,为系统业务流程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山县分公司  河北沧州  061300
        摘要:手持移动客户端、数据交换服务、数据同步交换接口、主系统等,是移动作业系统的主要构成,是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应用的具体表现,为系统业务流程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实践应用中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使管理手段更加先进化,现场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了社会用电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应用
        1电力安全管理现状
        1.1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首先,有的电力企业领导层及管理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有些电力企业虽然设置了安全管理部门,但该部门的人员大部分身兼数职,无法专门从事安全管理,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并且这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工作人员电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并未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导致整个企业从上到下安全管理工作并不严格。其次,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缺乏,安全培训交底不到位,片面追求任务完成进度,而忽视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最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是当前电力生产企业存在的一大问题,人员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一些人员在知道存在安全问题的情况之下,仍然违反规定展开工作,例如在没有挂地线、验电的情况之下进行作业。根据相关数据调查,60%的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都是违章操作,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危害了员工自身生命安全。
        1.2管理制度不到位
        制度约束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电力工程系统覆盖面积广泛、生产环节众多,从设备采购、制造、验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制度的监督与管理,但目前一些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机制,即便有的电力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其作用只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难以发挥其实质管理监察效果。管理制度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缺乏安全责任落实制度,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任务并不明确,出现问题之后经常发生推诿扯皮的现象,内部人员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②巡视检查制度不到位,电力系统涉及省市乡镇的各个角落,需要定期开展巡视检查与设备检查,掌握系统的运行效率及状态,排除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但由于检查制度不到位,很多偏远地区长时间得不到安全管理,在出现问题之后才亡羊补牢。在工作过程中不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严格执行,存在无票作业、违规作业等问题。
        1.3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设备管理与电力生产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密切相关,一些电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购买质量不合格的劣质设备,在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缺乏日常检修与维护,对于存在问题的设备也未及时更换,仍在超载超期使用,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在使用质量不过关的小型器材。另外,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工具,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缺乏安全器具,安全器具管理也特别混乱,登高作业器具以及小型起重机设备的合格率不高,又缺乏对安全工具的定期检查,有些安全工具即便存在问题,工作人员也抱有侥幸心理继续使用。
        2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思路
        对于执行问题的解决,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应用移动作业系统的关键。因此,在系统设计中应该加强对施工地理环境、工作性质与特点等多项因素的调查分析,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决施工人员关心的执行问题。在此过程中,应该加强定位系统的合理应用,满足现场施工的基本需求,增强移动作业系统的便捷性与实用性。
        3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
        3.1移动作业系统的功能
        1.手持移动客户端
        应用PDA端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完成移动应用程序的部署和数据的采集,能够增强任务操作界面的合理性,提升现场工作效率。在移动设备中暂存离线数据,完成移动作业后能够实现数据的同步回传。向移动设备中下载作业任务时,主要是借助于主系统的任务发布接口,在移动设备中完成记录的填写与保存,同时向主系统回传。提前制定相应的规范,保障执行过程的合理化并对执行结果进行校验。身份认证的应用,增强了系统应用的安全性。


        2.数据交换服务
        在专用服务器当中设置数据交换服务,能够对移动终端上传的数据进行接收,满足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服务需求,同时对设备准入和用户权限等进行管理。因此,数据交换服务能够连接整个移动作业系统,增强各环节的工作可靠性。
        3.数据同步交换接口
        对于主服务器和移动设备数据信息的同步处理,则主要借助于数据同步交换接口。对于IIS提供的web服务,可以通过webservice进行直接调用,也可以对移动服务器中的数据库进行直接访问。此外,以TCP/IP协议为基础,能够运用socket方式与服务程序代理执行,以此提供接口。
        4.主系统
        调度生产任务、分配任务、编辑模板和定制任务等,是主系统的主要功能。运用主系统端,能够满足作业任务的定制、审核与发布需求,完成接口的提供。以作业标准模板为主要依据,确保执行范本能够自动生成。任务作业信息后台补录功能的实现,能够在意外情况下进行数据补录,防止出现信息丢失等问题。在数据统计报表的生成中,也需要借助于主系统端,为信息统计与分析奠定保障。以相关规范为基础,对执行过程进行科学化控制,实现对执行结果的校验。
        5.系统业务流程实现
        生产计划是该系统的核心内容,在作业标准的确定中需要以审批结果为主要依据,进而实现任务的发布。登录PDA移动端系统后,工作人员能够对任务进行下载,在电力生产现场规范化执行。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对现场缺陷信息、执行结果和外部隐患信息进行上传时,需要借助于数据交换接口。记录并归档任务、处理外部隐患与缺陷、作业任务闭环等,是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3.2系统应用效果
        1.提升工作效率
        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应用移动作业系统,能够实现与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同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力负担。借助于该系统,可以向工作现场直接下发作业任务,对信息的采集与记录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并向系统中上传相关信息数据。由于其具备智能化与自动化特点,因此避免了重复录入的问题,减少了录入工作时间,提升现场工作效率。
        2.优化管理手段
        在传统工作模式下,标准化作业需要借助于人工纸笔,不仅会导致效率低下,而且难以保证信息获取与记录的精确性。而移动作业系统的应用,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检查、维修、信息汇总与处理要求,防止在工作中出现较大的误差,增强输电工作、变电工作和配电工作的规范性。
        3.提升管理水平
        在电力生产现场的标准化作业当中,移动作业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输电、变电和配电中的管理效果更好。生产作业过程能够得到规范化控制,对业务流程和系统版本进行统一化处理,防止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出现零散化与无序化状态,实现资源的高效化利用。此外,能够增强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性,防止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只有保障电力生产的顺利实施,才能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奠定基础。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当中,由于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和落后,导致其中的安全隐患增多,降低了电力生产工作效率。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够改善当前标准化作业的局面,提升电力生产的规范化与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电力行业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发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36):6.
        [2]邓伟华.新时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45.
        [3]邱万亿.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247-248.
        [4]张建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34):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