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5月15期   作者:宋凯
[导读] 伴随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的用电量也在不断的加大,
        宋凯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大邑县供电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1330
        摘要:伴随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的用电量也在不断的加大,传统的供电形式显然已经无法达到现今人们的用电需求,智能电网的推广与应用刚好迎合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步伐。在科技时代的影响下,为了令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全面覆盖,就需要落实好智能变电站的构建工作。因此,本文就结合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技术及其构建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构建方式
        引言:电能是人们工作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令人们对电能及供电设施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智能变电站的推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优化电网运行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并迎合了现今社会提出的“低碳环保”口号,满足了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智能变电站已被广泛运用于电力行业之中。
一、简述智能变电站的相关特点及优势
1互动性及集成性更为优化
        智能变电站的构建,不仅可以将获取而来的所有信息资料进行共享设置,还可以将电网及其内部设备有效的联系起来,加强了变电所之间的互动性,使整个电网可以一直处于高效的运行状态中。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还可以优化变电所电网的传感控制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等,大大缓解了数据采集时的复杂工序,使信息的获取更为简便化,由此构成的科学用电服务平台,可以及时的解决实际用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从而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及有效性。【1】
2成本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的智能变电站在构建时已将传统的老式线路及元件都替换成了较为现今的电子互感器及光纤元件,这样做可以大大缓解能源的消耗问题,并且造价成本低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力行业的投资成本,同时也对自然环境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顺应了绿色节能的环保理念。
3稳定性及可靠性更为完善
        稳定性与可靠性是变电站的基础运行标准,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运行时的可靠性,就需要变电站的内部设备相对稳定,同时还需要电力设备及其电网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诊断能力,一旦出现故障问题,系统应能够及时发现并报错,以此作为抢修工作的重要参照依据。此外,智能变电站还可以对电力系统内部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准确定位出故障根源,并且操作较为简便,大大减少了故障发生的频率。
二、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探析
1智能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智能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电缆线路、断路器、避雷器及变压器等设备的各项状态量实施监测,该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并且监测结果也较为精准。就目前而言,这项技术中仍存有一定缺陷,其整体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无法满足预定标准,且系统在长期运行时无法确保其可靠性,同时传感头经常会出现破损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对设备整体的运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2】此外,监测系统假如处于强电磁干扰环境内,环境湿度、温度及电磁等外界因素也极易干扰到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行。
2电子式互感器技术
        智能变电站在对电气量实施传输时,主要是运用电子式互感器数字输出技术来进行的。电子式互感器作为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重要设备,是变电站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持,其所具备的性能优势较常规互感器设备已有了一定的飞跃。现阶段,变电站较为常见的互感器主要包括全光纤式、罗氏线圈及磁光玻璃式等,全光纤式和罗氏线圈都属于纯光学电流互动器类型。

据相关数据分析,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稳定性更为优秀,从其原理、传变特点及应用范围来看,都更为先进,为将来电子式互感器设备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3智能设备在线五防技术
        在对设备运行方式实施调整或维修时,需要相关人员对设备实施具体的操作,而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一旦出现人为原因的操作失误,就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后果不堪想象。因此,为了有效的避免人为操作失误现象,变电站就必须对防误闭锁操作规范加以设定。
        现阶段,大部分智能变电站较为常见的是微机式防误闭锁技术,一旦网络出现中断,则无法实施后续的相关操作,并且就算是处于有网络的环境中,闭锁逻辑也会以事前判断为主,无法将现场的变化状况及时的反馈给工作人员。因此,技术人员就将在线五防系统运用其中,借助五防装置及前段测控装置相连接的形式,来处理防误闭锁系统中的各种问题,以此来加强信息反馈工作及实时在线监测模式,为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打下良好的根基。
三、智能变电站构建方式探析
1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
        在展开智能变电站的构建工作时,相关部门应首先设定出体系结构,对相关内容实施规范化及科学化的细化,确保每项功能的优化都与内部信息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智能电力运行系统。【3】首先,智能变电站的系统应做到层次化,要保证其在运行环节中具备控制、协调及监测等基础性能,此外还应具备通讯性能,其次,智能变电站的系统还应具备预测报警及分析决策等高端性能,这一环节通常会运用到信息集成技术及软件构建技术,由此将变电站系统构建为一个智能化的先进运行体系。
2智能设备的运用
        智能设备作为构建智能变电站的重要设备,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系统的基础保障。智能设备的组成主要划分为两个方面:高压设备和其他相关智能组件设备。智能设备通过对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实现各部分性能的规模化运行和集约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对有关电力信息实施在线自动处理,依据预警机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对电力设备的初期故障进行诊断,这不仅可以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还可以有效的控制投资成本。
3保护控制策略
        从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特征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事先整定、实时动作及定期检验,由于智能电网在运行环节中参数变化无法恒定,使得传统的继电保护手段根本无法达到智能电网保护的相关标准。【4】对此,智能电网采用的是依据电网运行时的具体参数变化加以调整的开放保护控制策略,以此来保障电网在何种状态下都能够正常运行。保护策略的制定主要是以不同粒度的控制系统作为参考依据,构建出分层分布的控制系统,加之与信息系统的相互对应,来加强度不同层次变电站系统运行情况的控制保护力度。开放保护控制策略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实现了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判断,以此来调整其相应的保护手段,从而更好的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电网的创建环节中,智能变电站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及构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使我们对智能变电站的重要性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应落实好对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智能变电站的构建工作,以促进变电站构建模式的科学化发展进程,充分发挥出智能变电站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熊少波.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7):41-42.
[2]翁旭初.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2):253.
[3]张庆伟,王阳,贾冰.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59+88.
[4]张宏磊.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8):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