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练习对于提高小学生跑跨能力的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朝霞
[导读] 跑跨训练是小学体育课程中最主要的教学项目之一,
        李朝霞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蒲家小学   628017
        摘要:跑跨训练是小学体育课程中最主要的教学项目之一,作为田径运动会的主要内容,跑跨项目在各种体育赛事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小学体育课跑跨教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跑跨手法训练学生,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跑跨兴趣,调动小学生跑跨的参与积极性。本文基于趣味练习对于提高小学生跑跨能力的措施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趣味练习;提高小学生;跑跨能力的措施分析
引言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发展学生跑跨能力的活动设计往往是形式比较单一、器材选择固定,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符。本文在跑跨活动的设计上,利用了发散思维、条件作业法、探究竞赛法等方法巧设赛道,从器材选择、玩法入手,丰富活动形式,增强练习趣味,强化技能提升。
一、自主学练,节奏为先
        在运动技术学习之初,为学生建立自信是成功的开始。笔者在节奏感的练习中设置了不同难度、不同花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建立心理优势,为后续的技术学习做好铺垫。(一)小小障碍,快快跑跨,目的:体验快速跨越障碍的感受。让学生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体验跨越障碍的身体感知,为后面跨越高栏做好铺垫。场地设置:栏间距6米,将软式跨栏平放于直道内(高度30厘米,每组4个栏架)。要求:器材不限,尽可能采用软质器材;在跑动的过程中,提示学生不要减速。(二)花式障碍,按序跑跨目的:通过不同样式的障碍,增强快速跑跨的身体感受。场地设置:栏架初始高度设置在30厘米,可根据练习情况适度调高至45厘米;栏间距6米,跑道可直线与弯道组合,每组4~6个栏架。要求:由于场地设置为不规则,在跑跨时注意身边环境,提前预判。
二、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跑跨训练积极性,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通过将富有趣味性的元素加入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设置放松跑、上坡下坡跑、躲闪跑等跑跨规则,在增强学生兴趣之余科学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同时在特殊情境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效提升体育课上跑跨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体能训练,调控训练强度
        跑跨项目距离短,用时短,竞赛非常激烈,还常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竞赛结果。在众多影响跑跨成绩的要素当中,体能素质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跑跨项目的核心和主导都是考验人的体能素质。对于运动员来说,只有具备极高的体能素质水平,才可以在激烈竞赛当中取胜。

对于小学田径跑跨训练来说,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调整跑跨训练思路,选用恰当有效的训练方式,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跑跨速度,反而会给运动成绩带来不良影响。对此教师要积极调整跑跨训练的关注点,科学安排体能训练作为主要训练内容。所以在日常训练环节,教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把握好体能训练中的重要因素,如速度、柔韧度、协调能力、力量、耐力等。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对训练强度进行科学把控和调整,不能过度消耗学生的体力,以免造成运动损伤,但是也不能够让跑跨训练过于宽松随意,否则不能够达到训练效果。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耐受能力的评估,结合学生实际调整训练量,做好训练强度的合理安排。
四、创新教法,提升兴趣
        在开展小学体育跑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跑跨教学的针对性,使小学生对跑跨学习产生兴趣,以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体育教学改革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做好把握,注重对新颖、独特以及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和运用,从而把握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使小学生感受到跑跨学习的兴趣,并愿意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学体育跑跨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当前小学体育跑跨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教学方法,厌烦重复练习。针对于这一情况,在开展跑跨教学时,要注重把握小学体育跑跨教学的目标,并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设计,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跑跨学习及训练当中。例如,在跑跨教学及训练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及设计,要突出一定的难度,让小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从而激发小学生克服困难,拼搏向上的斗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一改课堂教学沉闷、乏味的情况,注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静态课堂转变为动态课堂,使小学生感受到体育跑跨教学的乐趣。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对跑跨的技巧进行学习和掌握。接下来,在课外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课外锻炼活动。如在跑跨练习时,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小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跑步练习,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五、训练时间与训练量的合理安排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有助于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可以把跑跨训练时间安排在寒暑假、课后,具体的训练时间以一个小时为宜,寒暑假训练时长可延长半个小时,主要是因为寒暑假小学生时间充足;平时训练安排少一些,因学期中学业较为繁重,训练时间相对较短。
结束语
        教师在充分认识跑跨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策略来提升小学体育课跑跨教学的质量,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跑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福生.小学阶段跨栏跑训练的方法探析[J].田径,2019(11):6-8.
[2]范洋.小学田径跑跨训练的几点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