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杨少彬
[导读] 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三观,并且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杨少彬
        普宁市南溪镇南溪小学  515348
        摘要: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三观,并且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养成优异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该提升自己的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德育工作为首,使德育工作的价值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展现。本文也主要围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试图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德育教育
1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接受到的思想和观念都很有可能会对其自身的发展造成影响,如果将学生比喻为建筑,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是建筑在打地基的阶段,如果地基不够稳固,建筑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而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没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没能够树立积极的三观,养成优异的品质,学生的未来发展走向也会充满不稳定性。所以小学班主任更应该背负起自身的教育责任,认识到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的重要性,加强对于德育工作理论和德育工作方法的掌握,使德育工作模式能够得到创新,也使德育工作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得到价值的体现。
        任一学科活动开展的基础都是德育,因为在教授学生知识之前,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这一部分内容就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小学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三观的主要含义,并且形成积极、健康的三观雏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因为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受益终身。而虽然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负责人是思想道德课程教师,但是小学班主任在其中也能够发挥出非同一般的作用。因为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班级管理,而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品行、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学生的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相比于思想道德教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要更加密切,所以小学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动向也就有了更加深入的掌握,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所面临的困境,也能够在必要的时刻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一个好的小学班主任能够在学生的一生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记,甚至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使学生的灵魂有了方向。因此,这也表明,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中,班主任的地位是无可取代,并且十分崇高的。小学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和思想三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一定的影响,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更加应该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且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借由德育工作的开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
2 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2.1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实施德育教育
        通常而言,小学阶段的主题班会主要是对一周的班级管理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但是,为了避免学生将主题班会看作“批评大会”,教师有必要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挖掘主题班会的内涵,使主题班会的趣味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得到展现。一个成功的主体班会,不但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反思,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充实主题班会的内容,并在开展主题班会之前作出具体的策划方案,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在使主题班会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也使主题班会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
2.2 以身作则,完善角色
        班主任自身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素养,而这两点也是对所有教师的要求,想要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需要在这两点之上,具备更加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以及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良好品格。当小学班主任能够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发挥出来时,学生自然就会受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不由自主的学习班主任的行为和思想,也正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人引导,思想体系没有得到完全的建立,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才存在不稳定性。

且除此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性格和品性也会不断的变化,如果要求班主任适应学生的变化,只会加重班主任的教育负担,但是却无法取得有效的教育成果,因此还需要从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班主任的思想、学习班主任的行为着手。而想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就必须对自身做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并真诚地对待学生,理解学生。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天然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做的是挖掘学生的特点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利用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而不是强迫学生按照模板去成长和发展,如果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展,只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学习体验,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打压。班主任需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育的主体,一个鲜活的人去看待,不蒙混学生、不误导学生、不苛刻学生、不歧视学生,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审视自身的不足,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3 让每个学生最优发展
        让每个学生最优发展的本质,并不是对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达成统一的目标,而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身已有的条件之上得到最优的发展。如果一昧的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强行要求学生达到一致的目标,只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却无法使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每个学生的个性有差异,潜能自然也有差异,如果学生无法自我开发,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帮助其开发潜能,但是在教育现状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甚至于有一部分班主任会按照自己的主观认识对学生下定义,认为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的学生就没有发展的潜力,又或是认为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就一定爱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这些认识都是存在偏见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存在,班主任不应该用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学生,而是应该帮助学生肯定自己的价值,并且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看到沉默寡言的学生能够认真、踏实地完成作业,外向、活泼的学生乐于助人,喜欢做教师的小助手。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方面的肯定和赞美,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更加深厚的师生情谊。而除此之外,班主任如果能够以日常小事作为例子,教导学生互相学习彼此的闪光点,也能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使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其独有的特长,并在班级中获得存在感。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之前,要明确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再找到能够有效地提升德育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策略,使德育的价值能够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全面发挥,也使学生能够受到德育的积极影响,树立健全人格,具有美好的品质和一定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卢世鹏.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探析[A]. 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8
        [2] 陈光艳.浅淡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新途径[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2016
        [3] 黄春丽.浅谈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A].教育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2017年版第三辑)[C]. 2017
        [4] 马培玉,张小平,廖晓林,杜国封,罗孝丽.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5] 邢静.小学班主任工作中采用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A].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20
        [6] 周红梅.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德育教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探讨[A]. 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