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霞
广西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 547500
【摘要】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行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笔者对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的中职礼仪教育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本校在中职礼仪教学实践的现状,并提出了优化中职学校礼仪教学实践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 礼仪行为 教学实践
一、中职礼仪实践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在以培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中职学校而言,礼仪教育在我国中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7年1月25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加强国民礼仪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这是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中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必然需要,符合教育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创办于1957年,是广西最早的三所民族师范学校之一,是河池市教育局直属的中等师范学校。2014年增办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建校60多年来,学校共为河池、百色乃至全区培养了2万多名合格的中小学师资、幼儿园师资人才。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学,对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1200人左右。从生源上看,中职生生源紧缺,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大多都是班里的“落伍者”和“问题学生”。学生进校的中考成绩几乎都在C以下,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爱看电影、娱乐节目,上课对学科不感兴趣,喜欢睡觉,影响课堂次序。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关爱和合理的家庭教育,常常缺少起码的文明礼仪习惯,迟到早退,纪律松懈。年纪小,多以自我为中心,无视校纪校规,奇装异服,浓妆艳抹,言语出俗,与中职生行为礼仪规范不相符。这些不良的礼仪行为会直接影响中职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就业。
在礼仪教学实践上,缺乏礼仪实践教学的场所,没有专门的礼仪形体实训室,无法对基本礼仪体态、各类服务礼仪进行专项练习。礼仪行为训练都在教室进行,空间狭小,限制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形体教学所需要的把杆、墙面镜等教学设备短缺,导致无法对礼仪行为进行重复、巩固。因为场地和设备的制约,使得教学内容所呈现的形式不够丰富,老师大多以讲解为主,只能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的内容,学生成为了外来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实践变成一种贮存知识的行为。礼仪教学实践使用的方法落后,缺乏引人入胜的导课,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用的音频资料和视频非常老旧,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礼仪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不够理想。礼仪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没有能围绕培养目标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甚至出现与素质教育相脱节的现象,使得礼仪活动没有能有效的开展。礼仪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礼仪培训,教学能力有限,缺乏礼仪实践研究,专业性不强,礼仪实践教学效果不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礼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三、优化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礼仪教学实践的建议
(一)转换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科学的内容和恰当的方法,是保障礼仪教学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组织礼仪课堂教学中,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重点,循序渐进,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做”有机结合,引导他们身体力行、付诸行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还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过去的礼仪课堂教学方法都是讲授法、示范教学法等,老师讲解并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去模仿和练习。但是这样方法只是常规的教学方法,对于提起学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爱上礼仪,付诸于行动,是收效甚微的。
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依赖教师的单项传递,而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和讨论,很难使学生的思考和困惑第一时间表现出来,产生了创造性思维和反思性学习的障碍,所以学生总是觉得礼仪课程乏味,催人入睡,还认为礼仪就是鸡毛蒜皮、搔首弄姿,失去了学习礼仪的兴趣和意义。所以,一个高效、愉快的礼仪课程应该是有温度、有深度、甚至有广度的。同时让学生们能感受细心、用心、暖心的人文情怀。例如:仪态礼仪课上用口诀帮助记忆,实操训练方法更科学,易于落地,达到让礼仪课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此之外,还有上课之前的破冰游戏的选择和应用也是尤为重要的。用“破冰”游戏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放松神经并变得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使课程更为顺畅的完成,而最大限度被学生喜欢和接受。但是破冰游戏的选择,一定不能为了游戏而破冰,要围绕着上课内容的主题,并且在时间、主题、操作、细节等方面都应该体现礼仪教学的特点。因此,在礼仪课教学方式上,应该进行多元的选择,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和实践,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让学生与老师有更多的时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启发,最后引导学生在玩中快乐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
目前,我校实行WIFI网络全覆盖,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的是依赖于互联网、移动媒体等,可以引导学生将网络与学习相结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提前预习知识、查阅相关的礼仪资料。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为培养他们养成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
开发适合本校发展的礼仪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微课、图片等。通过运用多媒体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增加课堂教学过程的科技含量,以实现课堂教学形式上的突破,体现了当代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发展方向,使“教”与“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活动。比如:西餐礼仪是实操性比较强的一个技能点,脱离实际场景的课堂讲解式教学很难理解。通过融合电影片段的直观性、趣味性、综合性特点,截取经典的场景,运用智慧的礼仪观察,制作出《看电影学礼仪》微课视频,让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对礼仪的运用也有了更深的感悟。事实证明,运用视频的方式,配合讲解,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广礼仪知识很有效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直观展现礼仪技能的重难点,易于学生掌握,提高礼仪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礼仪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
注重礼仪课堂的延展性,将礼仪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从关注课本到关注生活和关注社会,从学礼仪到学做人,使得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礼仪课具有实操性和实践性特点,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礼仪教育活动,对学生“动”之以礼,注重礼仪教育实际成效。一是组建礼仪队。自我校礼仪队成立开始,一直承担巴马县重要的接待服务礼仪工作。以巴马的政务接待服务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真实的体验礼仪的规范性和重要性,使礼仪技能落到实处。
例如:在巴马县60周年县庆活动期间,学生们从事酒店迎宾、会议引领、会期服务等礼仪接待工作。同学们以端庄的仪态、甜美的微笑、规范的用语、熟练的礼仪技能服务每位参会的嘉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了大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与会领导嘉宾高度认可和赞扬。学生们也一致认同,通过这些礼仪实践活动,不仅能把礼仪教学活动很好的贯穿于实践中,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学到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二是举行礼仪操大赛。通过礼仪操评比,展现出了同学们阳光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强化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和行为习惯。而且,礼仪操比赛已成为该校学生活动的一个经典项目,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三是举行“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的评比。为了树立典型,榜样引导,学校制定《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标准》,在卫生、守纪、礼仪、学习等多个方面做出要求,各班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队活动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内化文明礼仪知识。在评比过程中,注重培养、训练、引导学生明确文明礼仪规范要求,通过公开、公正评选推荐评比出本班的文明礼仪之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这些丰富多彩的礼仪教学实践活动是对所学礼仪知识的一次检验和升华,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四)实行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礼仪课的考核应该更着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首先,制定学生文明礼仪考核标准,对学生在校的三年进行分层次的量化考核,实现学校礼仪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使学生有章可循。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开展了新生文明礼仪讲座,将礼仪教育做是学校新生入校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社会交际能力。除了进行礼仪常规教育外,政教处与各年级组紧密配合,从检查学生发型和服饰入手,通过对话方式,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指导学生要力作行为端正、言语文明的学生。其次,要改进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提高行为礼仪技能和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例如:期末考核采取开卷形式: 基本理论知识占30%,实训环节内容占50% ,其他20%应包含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外出实践表现,力求在考核项目上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的考核。最后,礼仪学分作为必修学分,是毕业的硬指标之一,与主修科目同等重要,不达标者不给于毕业。礼仪教育考核最终考察行为习惯的养成,将礼仪教育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考评起到了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为礼仪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文娟.中职礼仪教育的现状调查与问题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7):296-299.
[2]杨建英.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礼仪课教学的实效性[J].教学研究,2011,(8):22-24.
[3] 金芝英.《服务礼仪》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2008,(10):87-88.
[6]蒋含真.基于微任务驱动微课支持下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金融服务礼仪》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5,(6):53-54.
[7]赵 峰.中等中职学校礼仪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3,(5):188.
[9]周 茜.中职礼仪课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27-29.
[10]巴筱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礼仪课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89-90.
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师范生行为规范教育实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