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蓉
四川省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作为聋教育教师,应当发挥美育功能,结合各种教育,有的放矢的把美融入教育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灵魂,完善人格,升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聋教育;语文课;美育
当课堂教学有了节奏和生气,有了欢乐和热情,课堂教学的美就出现了。一堂优美的课,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和鉴赏能力。聋生与正常学生相比,生理缺陷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他们认识世界和接触社会,因此聋生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那么,如何让美充满聋教育的语文课堂呢?
使聋生感觉到教师教学艺术美。语言美,口语:聋生能用眼睛来感知,用心来体会。所以,作为一名聋教育教师,同样也要做到教学语言层次明晰,优美生动,口齿清晰,情感真挚,富有节奏和感染力。教师铿锵有力、优美生动的语言就像吸铁石一样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手语:手语是聋生的一种重要交际工具,也是聋生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是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组成的,是聋人学发音,掌握口头语言,学习识字及书面语言极好的辅助工具。教师打手指语时,指式要清晰、正确,手臂不能晃动,要稳定,姿势应自然,要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手势语是用手势动作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形式。聋校教学所使用的手势语是聋人在没有语言交际工具的情况下,因交流思想需要而创造的一种简便的交际工具和手段,是聋人对自己丧失听觉而未形成语言的一种适应和补偿。手势语形象简单,容易被耳聋学生接受运用。教师在课堂中打手势语要尽量做到速度均匀,动作规范,幅度适当。手语美了,课堂效率就提高了。
教态美。教师的仪表和教态可以体现一名教师的“为人师表”,聋哑学生最善于模仿教师。正确做到教态美,特别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因此,作为一名聋教育教师,应该做到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眼光传神,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美的印象。教师与学生融合一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动脑,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运用自己的脸部表情,作用于聋生的视觉器官,使聋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感,教学就会在和睦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使聋生享受到教材中的美。品味词句,感受美,文学作品是作者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品味课文中的词句,使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和心理活动去寻求和感受人物的形象美,理解人物的心灵美;激发情感,鉴赏美,语言能够表达思想情感。当学生接触到相关阅读材料遇到过去相似的情感体验,于是感情上产生共鸣,这就为感悟课文做好了铺垫。聋生由于信息接受系统的缺陷,他们的情感较正常学生难以沟通。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鉴赏美的深蕴。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组织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反复诵读,启发学生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悟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优美意境;发挥想象,创造美,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学生感知美和品味美,还应该在教学中以作品直接描述的形象作为诱导,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一方面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看图作文,把已经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图景和形象,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
引导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想象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想象,这样学生会在所谓“标准答案”的束缚下放弃思考、放弃想象,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非常不利。对于有听觉障碍的学生,也许安静的世界给了他们一个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感认知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想象空间,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对于听觉障碍的学生而言,由于失去了一个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其生活范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在知识储备方面也相对匮乏。如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师的手语解释,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而难以深化到客观事物的内涵。而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动态的情境中体会光线的明暗、空间的大小、形象的虚实等,并在情境渲染中深化知识理解、拓展知识视野。
情感渗透,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感情犹如一片沃土,知识犹如一粒种子,只有把种子播种在土地上才能够发芽。”的确,在教学实践中,单纯的知识讲授是枯燥而无趣的,学生在冰冷的教学环境中,即使接受了知识,也难以让知识在心中发芽。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将情感元素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知识在情感的浇灌下生根发芽。对于有听觉障碍的学生而言,情感渗透更是必不可少,而多媒体作为激发学生情感的导火线,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不可忽视。
美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是培养学生审美思维的重要学科,学生可以在优美的文字中体会想象的美感。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学生的美学体验。对于有听觉障碍的学生而言,其用听力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美学教育,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对学生的文字引导和情感渗透,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作为聋教育教师,应当发挥美育功能,结合各种教育,有的放矢的把美融入教育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灵魂,完善人格,升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