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6期   作者:王洪霞
[导读]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其重要性越发的突显出来
        王洪霞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俚岛镇中心完小 山东 威海 264317
        摘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其重要性越发的突显出来。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严重影响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展开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有计划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自己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学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运用数学观点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等。小学阶段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通过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不断增强,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学生没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并将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为已用。只有紧跟教师的节奏,模仿教师学习其运用数学观点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其思维能力才会显著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自我判断和独立思考,将问题和数学知识及能力联系起来,提出自已的见解,并加以解决,进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促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及能力得到提升。为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事物的多面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任何事物均具存在着多面性,要想全面看待并了解事物并非一件易事。成人之所以比孩子看的远,就是因为所经历的历练多,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意识的进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重,对未知事物充满了探究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如下问题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题一:父亲与儿子今年合计60岁,已知4年前,父亲的年龄刚好是儿子的3倍,问儿子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岁?通过思考学生用如下方法来解决了问题,先求出4年前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和,即60-4×2=52岁,所以4年前儿子的年龄则为52÷(1+3)=13岁,那么儿子今年正好13+4=17岁。

题二:甲车和乙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甲车如果先出发2个小时,两车则在甲车超过中点位置24公里处相遇,如果乙车先出发2个小时,则两车在距离中点72公里处相遇,问如果两车同时开车,经过4小时后相遇,乙车每小时需要比甲车每个小时多行多少公里?利用方程来解决这道题,则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设全程的一半为X,两次行驶中甲车行驶的路程是X+X+72-24=2X-48,乙车两次行驶路程是X+24+X-72=2X-48,乙车比甲车多行驶路程为2X+48-(2X-48)=96,将两次行驶看作两车同时出发行驶全程,时间则是4×2=8小时,所以,乙车比甲车每小时多行驶了96÷8=12公里,通过上述习题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通过事物发展规律反向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事物的发展具有正向与反向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逆向问题,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2]。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多以正向思维为主,逆向思维常常被忽视,正向思维能帮助学生解决许多问题,但长期的正向思维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导致其解题方式单一,在困难问题的处理中则会显得束手无策,不会变换角度思考,由此可见,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能更为灵活的、多样化的解决问题,进而通过逆向思维来带动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乐乐去超市买水果,桔子3元一斤,菠萝5元一斤,桔子和菠萝各买10斤,问一共需要多少钱?解题方法一,可以先计算桔子和菠萝一共多少斤,再算出一共应付多少钱;方法二,可以分别算出10斤桔子多少钱和10斤菠萝多少钱,最后相加等出一共应付多少钱。通过上述练习题,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a+b)×c=a×c+b×c,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生活中一个实际问题,用其来说明你发现的规律能否成立,这就是反过来让学生在已知规律的前提下,通过逆向思考来验证规律是否成立,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通过这种由具体案例抽象出乘法分配律,再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当中,这种逆向问题的设计能深化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
(三)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新知与旧知环环相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3]。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事物或习题,然后能将学过的数学知识熟练的运用于应用题当中,并导出新知,实现自我总结。比如,应该经常出一些头脑风暴类的习题来训练学生,例如,已知甲乙两个数的和与差,求甲、乙两数?这类和差问题的解决关键是找到两个数的和与差。教师可以用小组竞赛的方式,通过这类问题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题一,图书馆中有科技类图书和故事类图书共计820本,科技类书比故事类书多出60本,问两种图书各有多少本?题二,大小两桶油共重32公斤,如果将大桶中4公斤油倒入到小桶中,两桶油的重量相同,问原来大小两桶油的原重量各是多少公斤?题三,数学兴趣……以思维比拼的方式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使其变得更加的主动积极。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抓住四年级这个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佳阶段,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引导,促进其数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为今后的学习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金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20(13):43-44.
[2]石彩霞.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80.
[3]陈学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