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特点和建议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罗泽
[导读] 摘要:目前,市域快轨设计规范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各城市市域快轨建设大多是从地铁普速网的视角来进行规划,设计时采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目前,市域快轨设计规范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各城市市域快轨建设大多是从地铁普速网的视角来进行规划,设计时采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导致市域快轨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现从市域快轨规划的新要求入手,通过分析市域快轨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已有经验,对国内市域快轨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市域快轨;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线路;运营组织
        引言
        推进市域快轨线路规划研究,是市域快轨建设的关键前期工作,对推进市域快轨科学合理建设具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由于市域快轨线路规划并非单纯的线路选择,既有自身的建设目标,同时又配合区域间其他轨道交通系统构成整体的轨道交通网络。
        1市域快轨规划的新要求
        1.1与新型城镇化要求相匹配
        建立聚集性、辐射性、体系性、功能性的城市群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一大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依赖于城市区域市域快轨的建设与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市域快轨主要发挥着两大作用:(1)推进核心城市的功能向周边区域辐射,促进城市圈的形成与发展;(2)形成各城镇间的轨道交通关联,加强各城市间的联系。
        1.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
        轨道交通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交通出行需求量的增加,为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在过去,人们通常会选择私家汽车或者其他交通出行方式,这些交通出行方式虽然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其造成的危害以及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市政道路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面积的支持、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汽车噪音带来的噪音危害等等,这些负面影响都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自从城市轨道交通出现之后,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还带动了与其相关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工程建设单位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为这些单位带来了新的生机和生产动力,为城市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市域快轨线路规划的相关问题研究
        2.1与上位规划不符现象普遍存在
        任何一个城市在考虑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整体规划时,应将该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以及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三个层面的规划内容作为主要的建设参考依据。在实际的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编制主体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实施,导致其设计的交通规划与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环保文物等相关部门的规划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由此问题衍生出的在具体的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项目的总进度和线路沿途的用地开发总体进程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大力发展,与上位规划不符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此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各个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在批复程序、批复时间上,都相比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更为复杂繁琐,很多城市具体的建设情况是大大超出了其总体的规划范围,因此也存在着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线建设过程中不断要调整其规划方案的问题。
        2.2在自身建设目标层面
        为保证市域快轨满足自身建设目标较优,影响因素选取如下。①客流的吸引量。市域快轨的建设,是为了方便城镇间客流的通勤联系,而在客流吸引量更大的区域进行线路铺设,可以加强市域快轨的通勤功能,增大社会经济效益。②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域快轨具有引导沿线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沿经济带铺设市域快轨可以更好地发挥引导功能,并支撑市域快轨的建设。③区位政策因素。在市域快轨线路规划中,国家的区域扶持政策、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都会对其线路路由的选择造成较大影响。


        3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的相关建议
        3.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大规模的项目建设,其基础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用地规划进行,并通过一定的管理办法、法规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地位,并将其纳入城市整体发展管理体系,切实展开用地规划以及操控作业;虽然有部分城市实施了用地规划以及操控编制,但也仅仅是将其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上报的立项材料,并没有完全进入城市整体发展管理体系,用地规划以及操控具体作业形式更是无从谈起。另外部分城市仅重视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工作,缺忽视土地征收利用管理。
        3.2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上位规划的协调统一
        由于当前个别城市自身的整体规划体系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变数,52号文出台后,对于城市新申报的建设项目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做到完全符合,这是很难的。故建议在城市的线网规划的编制调研审查阶段,务必要加强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强化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的审查,从而使得后期对于新增的线路规划尽可能地做到与现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达到一定的匹配度,尤其是在城市用地布局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形成协调统一,对后期项目的开展做到同频建设,尽可能地达到协调规划、协调建设的理想状况。
        3.3选择合理的建设路线以及施工标准
        城市轨道建设中的轻轨或地铁一般工期较长,其涉及项目较多,工程复杂,因此必须做出科学的规划管理,积极有效的控制策略。首先要分析当地城市人口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客流情况,从而判断改选用哪种城市交通系统模式,并选择合理的路线走向以及停靠站点数量,进一步确定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其次,要明确项目建设实施的技术标准,不仅要依照国内标准,同时还要依照国际先进技术标准来进行,以保证建设项目施工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
        3.4实现周边用地的一体化开发
        以TOD理念为指引,推动轨道交通车站及沿线周边用地的开发,倡导建立公共交通走廊系统,充分发掘公交站点、轨道交通站点、中转枢纽等的有效衔接和开发潜力,形成资源整合与规模效应,推进中心城与区域城镇的综合发展。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一二线城市轨道交通普速网的建设已达到一定规模,城区内轨道交通的覆盖逐步完善。而随着都市圈和卫星城的逐步兴起,对于市域快轨的建设越来越迫切,国家相关政策也在大力推动市域快轨的建设,市域快轨建设的热度稳步提升。针对我国市域快轨的发展现状,提出意见如下:1)尽快出台在国家层面的市域快轨设计规范,统一设计标准;2)在规划和运营层面,协调市域快轨和普速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和设计;3)为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建议在设计时预留互联互通、贡献运营等条件,实现市域快轨的网络化运营;4)针对市域快轨联系中心城区与市郊的功能定位,建议将旅行速度作为市域快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以实现快速疏散中心市域人口和外围区域快速联系的目标。
        市域快轨的兴起绝非偶然,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市域快轨规划和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程度。因此,应重视市域快轨的线路规划与设计,使我国市域快轨的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苑文萍,蒲丹丹,陈琳.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85+87.
        [2].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12):84.
        [3]聂华波,许天会.新城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关键问题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8,31(06):91-96.
        [4]郭昊正.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12):29-30.
        [5]毛成军.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协同规划探讨[J].科技资讯,2018,16(35):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