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陈春燕
[导读]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将实验室创新运行模式和创新管理机制纳入到发展战略中,而化工实验室是推动创新体系及创新机制运行的重要力量之一。
        广东省汕头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广东汕头  515000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将实验室创新运行模式和创新管理机制纳入到发展战略中,而化工实验室是推动创新体系及创新机制运行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文章从化工实验室管理现状入手,阐述了化工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创新方法,并对化工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应用效益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机制;石油化工
        前言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源,直接决定了国家下一阶段发展的方向,也决定了民族的兴衰。当前国际形势更是要求实验室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高度复杂、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但是,现阶段化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内部管理混乱无序、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等,制约了化工实验室的高效率、平稳、健康运转。基于此,对化工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进行创新分析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化工实验室管理现状
        1、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
        现阶段化工实验室内部并没有较为稳定的资金支持基础设备建设、利用,对基础设备设施仪器的技术水平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了项目开展质量。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设备仪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基础设备设施仪器存在较为突出的利用率低、重复购置、分享率低情况。甚至出现设备设施仪器与研究内容不适应情况,影响了实验室的可持续运转。
        2、内部管理混乱无序
        当前化工实验室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谁管谁用”的个体作坊式阶段,仪器设备产权归属不清晰,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负责意识。再加上实验室内多人共用一台仪器情况较为常见,无法在短时间内明确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人,导致维护修理工作滞后,内部管理混乱无序,制约了实验工作高效率开展[1]。
        二、化工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创新方法
        1、注重基础设施利用管理
        基础设施利用管理是实验室重点工作,一般有负责行政工作的副主任负责。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利用管理过程中,副主任应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修。特别是实验室内价值在十万元以上的设备,应引入专人管理机制,对负责实验室内部设备维护保养的人员、使用人员均进行培训,经培训后持有上岗证的人员方可使用。而对于实验室内五千元以上的仪器,可以从购置时间、校验证书、仪器说明书、维护人员、管理人员、附件数目等方面,建立档案。同时为每一大型实验室仪器设备设置专门的档案,在仪器负责人到场的前提下,由使用人对每次运用前、运用后设备状态、使用情况、开机时间、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全面贯彻仪器设备及设施“先预约登记、后使用”的应用原则,以便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故障问题可追溯。
        另一方面,专门的实验室基础设施仪器设备负责人需要负责维护相关仪器设备设施正常运转,定期检查(上班前、下班前)并向值班者交班,在发现相关仪器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报告。定期组织仪器设备设施使用者培训,并根据培训考核情况为其签发上岗证。同时监督使用者进行仪器设备设施使用登记及档案收录、整理,保证仪器仪表设施使用、检查、校正、测试、故障维修信息可查。
        此外,为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共享、完好,实验室负责人应为每一台仪器制定校正、保养、使用方法标准操作规程,并将其粘贴或放置在仪器周边。
        2、完善精细化日常运行管理
        精细化日常运行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创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化工实验室内部管理混乱无序的情况,保证内部管理效率。因此,化工实验室负责人可以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引入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其中学术委员会主要由国内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构成,主要负责研究方向制定、课题审批。而主任需要根据地方对实验室要求、条件,在五年任期内组织发布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并管理运行经费、实验人员,引进更新设备,调配实验资源,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除此之外可以另外设置一名助理,协助处理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依据地方相关规定,全面贯彻落实“流动、开放、联合、竞争”的方针,立足于边研究、边建设、边开放的运行管理与开放合作机制,为石油化工实验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凝聚一批高水平人才。
        在运行管理与开放合作机制实施的基础上,实验室内部可以成立综合实验平台建设总体组,为各研究方向及计划审查、实验平台规划设计、各研究方向研究进度协调等工作进行提供支持。同时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对应研究小组设置,在各研究小组内引入首席人员负责制,由首席人员负责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下达人员聘任、考核指令。
        3、探索信息化管理运行模式
        在LIM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其在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化、产品质量管控协同化、实验室分析智能化等方面优势也逐渐凸显,获得了石油化工计量检验人员的大力关注,也为化工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首先,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化主要是面向整个样品检验分析过程,采用工作流定义的方式,结合ISO 9000质量认证管理要求、ISO/IEC17025标准,将待检验的全部样品在生命周期中操作进行全面控制(如图1),保证任务下达、流转、管理、审核、分发、发布、分析、应用等过程有序运转[2]。
        其次,产品质量管控协同化主要是在分析过程实时控制的基础上,通过WEB发布、查询数据及异常预警趋势,各部门可以通过IE浏览器或者移动智能手机端查阅、共享系统内涵盖的大量计量检验信息,并以质量日报、质量预警的方式系统报送,保证分析结果的及时、准确获得,为石油化工生产提供更加可靠、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持。
        最后,实验室分析智能化主要是借助传感网络检测技术、物联网射频技术,在短时间内自动识别物资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实现实验室范围内样品信息的实时跟踪、共享。同时在条形码技术的支持下,对每一样品进行标签标记,并将其与其他相关信息进行联系,实现扫描一次、登录一次、获得全部信息的目标。
        三、化工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应用效益
       
        图1 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化
        1、仪器设备利用率提升
        原有化工实验室经过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创新,重新组合为科学性、规范化实验室群,可以对实验室及内部设备仪器进行统一调整、配置及管理、使用,并根据需要新增实验项目,不仅可以加强实验室功能及实验室利用率,而且可以将以往分散在不同实验室的电子显微镜、气相色谱、电子天平等仪器进行集中化管理,形成综合优势、规模效应,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多位实验员使用一台仪器设备而排队现象的出现。
        2、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
        化工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创新后,实验员不再从属于某一机构,而是由专门负责人根据实验员技术专长、知识层次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工作能力强、结构科学合理的工作团队,杜绝了以往实验员与实验室一对一管理导致的人力资源优势无法发挥情况[3]。同时为实验员相互交流、信息互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可以将每一位实验员都发展为质量检验计量主力军,最大限度提升人力工作积极性。
        3、实验经费利用率提升
        化工实验室经过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创新可以统筹实验室及项目建设,对标项目建设进行经费使用的统一规划,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导致的经费利用率下降。如集中力量建设更高水平等仪器设备设施,为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提供支持等。同时通过对实验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充足,可以开展跨项目综合性实验,拓展经费利用空间,提高项目效益[4]。
        4、内部管理实现规范化
        以往石油化工内部管理模式较为混乱,无法实现管理机制及运作模式的一体化,而通过化工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创新,可以在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及实验员、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全面贯彻效率为重、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服务为先的原则,构建化工实验室一体化管理运作模式及网格化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内部管理规范化进行。
        四、总结
        综上所述,化工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及经费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实验员工作积极性,推动内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因此,化工实验室负责人应根据当前实验室管理情况,从日常管理入手,构建精细化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并根据项目运行需要,持续推动管理机制及运作模式的信息化创新,为实验室稳健、可持续运转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殷旭东.石化院校环境类实验室的HSE管理体系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6,000(002):149-150.
        [2]刘青,孙学文,毛荣.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管理初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00(025):255-257.
        [3]贺晓磊.浅谈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7,043(009):62-63.
        [4]李少媚,黄克明,王志刚.高校实验室安全预警、风险防控机制的研究[J].消防界,2018,31(03):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