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重贸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重症患者50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的患者不仅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气管护理。在试验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对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和统计,以便后期进行对比。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出现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粘膜损伤和肺部感染比例分别为11.25%、12.89%、8.4%,而对照组出现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粘膜损伤和肺部感染比例分别为43.7%、45.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5.6%和7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医学意义,所以这项护理技术应当在国内得到推广。
关键词:气管护理;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应用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国内的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服务又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升国内护理质量已经势在必行。对此,医护人员必须要不断总结和创新自身医疗护理经验,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这样就能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气管护理技术正是广大医护人员精心研究出来的新式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的护理。为了探究讨气道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本次试验将会对本科室自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100例重症患者均为脑部疾病行气管切开患者,其中包含高血压脑出血60例,脑梗死10例,脑外伤30例。实验组50例患者包含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52.7±2.4)岁。对照组50例患者包含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为(53.2±2.7)岁。根据上述信息可知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种类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的患者不仅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气管护理。气管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及时彻底的吸痰;②合理的气道湿化;③气管套管护理;④预防控制气道感染。
1.3气道护理措施
1.3.1及时彻底吸痰:在吸痰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先通过听诊器确定痰液的位置,保证吸痰工作的准确性。另外在吸痰前后,护理人员还需要需要让患者呼吸2-3分钟的高浓度氧气,这样可以方便后续吸痰工作的开展。在吸痰时护理人员应当先吸取气管套管内痰液,再将吸痰管反折插至气管14-16 cm再上提1cm,打开负压边旋转边退出。护理人员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给患者造成不适。注意在给患者吸痰时,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且每次吸痰结束之后都需要休息数秒才能重复操作,连续吸痰次数不能超过3次。
1.3.2气道湿化:为保证患者气道的湿化,护理人员每天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生理需要量制定补液计划,在日常护理中,使用人工鼻吸氧给予患者进行气道的加温加湿,持续使用呼吸机患者,采用带加热线的呼吸机管路,保证气道的足够湿化。
护理人员每班评估患者痰液性状及粘稠度,对于气道痰液粘稠患者,护理人员将采取雾化吸入的方式帮助患者湿化气道,护理人员根据痰液粘稠度分级选择雾化时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雾化频次及雾化液的吸入量,至少保证在每八小时1次。
1.3.3气管套管护理:在进行此项护理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先将气管套管系带固定住,并调整好系带的松紧度,做完上述操作之后才能对气管套管端口进行清洗。清洗气管管套端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气管套管端口部的通畅,防止痰液附着,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
1.3.4预防控制气道感染:气道感染可能会进一步诱发肺部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诊断力度,排除发病前已存在的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患者的表现特点如下,如果满足一半以上,即可证明患者本身存在肺部感染。
(1)患者出现咳脓痰、呼吸加快等呼吸系统症状。
(2)听诊患者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和程度不等的肺实变体征。
(3)患者体温一直高居不下,且体内白细胞数目明显升高。
(4)胸部摄片显示存在炎性改变。
(5)痰液中存在致病菌。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各相关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出现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粘膜损伤和肺部感染比例分别为11.25%、12.89%、8.4%,而对照组出现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粘膜损伤和肺部感染比例分别为43.7%、45.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是95.6%和7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而且极不稳定,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护理和治疗,病情就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外,该类患者还会遭受肺部感染的威胁,如果患者本身具有肺部感染,治疗工作就很难开展,患者的病死率也会提升。经过相关调查可知,该类患者群体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在16%以上。为了排除肺部感染因素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护理人员应当注重肺部感染风险因素评估工作的开展,并通过真实的评估结果做好预防和防控工作,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出现的概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将气管护理技术运用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概率,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更好的治疗和康复环境,加快了患者的治疗速度。鉴于此,气管护理技术应当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新田.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1-62.
[2]李淑林,杨建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993-994.
[3]刘俊芳,董瑛,周蓉.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66-2468.
[4]王丽.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60-261.
[5]左冬梅.循证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129.
[6]龚文.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