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
南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南华 675200
摘要:目的 分析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为防止类似的事件的发生提供衣据。方法 对2019年10月20日我县发生的1起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1个家庭,3人,无死亡,中毒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共同进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手足乏力等,平均潜伏期为2.5h。病例均为家庭内就餐之后发生有共同的暴露因素。 结论 我县该起食物中毒事件误认野生菌食用引起。
关键词:误食;野生菌;中毒;调查分析
2019年10月20日,南华县疾控中心接到县医院防疫员电话:家住南华县沙桥镇某地的王某华一家3口食物中毒,现在县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当即疾控中心值班人员赶往县医院进行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南华县沙桥镇某村误认误食野生菌并在南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王某一家三口。
1.2调查方法
对王某一家三口误食有毒菌种的病例进行访问调查。
2、结果
2.1中毒经过及症状:一家三口人于20日晚六点多晚餐时食用了当天上山采来的“铜绿菌”与“梨涡”两种菌子,食用2小时后王*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手足乏力等,相继王*燕、王*华出现相同的症状,开始症状不是十分严重,况且已意识到可能是菌子中毒,各自采取食指刺激喉咙催吐,三人都吐出了当晚食用的食物,至晚上9点多,三人仍然有恶心、腹痛、头晕症状,前往县医院就诊。医生了解经过后建议洗胃。但是一家三口觉得已经通过自己手指刺激喉咙吐得差不多了,不愿意再洗胃并且签了不愿意洗胃的保证书,我们查看肝、肾功化验单,肝、肾受损不是十分明显,且病人一般情况良好,对我们的提问能清楚地回答。
2.2对所食用菌子识别:一家三口在我调查询问所食用的两种菌子:“铜绿菌”、“梨涡”,是否能确定,按我自己经验铜绿菌的识别不会是问题,我重点问了一家三口对他们所说的“梨涡”的认识,三人都回答:很像梨涡,但是不是十分肯定;对铜绿菌的识别都非常的肯定。由于王某一家所食用菜品(菌子)没有剩余。没有采到食品样品,在我们去调查时呕吐、腹泻没有发生,亦没有采到样品。
表1.对菌子识别、症状、肝功、肾功受损情况统计
2.3治疗
王某一家三口经过阿托品、奥美拉唑 、多磷脂胆碱静脉输液,已于2019年10月21日康复出院。
3.讨论
王某一家在很大程度上对”梨涡”识别不清楚,但抱有侥幸心理而食用;食用野生菌最好单独一种,以便快速识别中毒菌类;掌握简单实用的自救措施能快速减轻中毒症状甚至是挽回生命.
4.结论
掌握别野生菌知识是必要的,我县多年来重视野生菌识别知识的宣传,但是每年仍然有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情况,所以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进一步宣传普及简单易行食用野生菌中毒的自救措施,王某一家虽然误食了识别不清楚的菌子,但是有自救意识并掌握了简单易行的刺激喉咙催吐方法,给后续治疗垫定基础。
由此可见,中毒后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能给医务人员的后续治疗带来极大便利,也为自身的生命安全提供一定保障。但是掌握辨别野生菌类的能力更为重要,在无法分辨的情况下,最好不吃菌。
望各位读者朋友引以为戒,切勿食用不认识、不了解、不易分辨的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