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涛
东营市汇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 东营 257091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各行业各领域都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遥感技术是一种根据电磁波理论,运用在传感仪器中,能收集并处理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及反射出的电磁波信息,然后成像,并且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勘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基于此,在探讨遥感技术的基本上,探讨农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如何合理应用遥感技术,如何为农田水利工程服务。
关键词:遥感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应用
引言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农村、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下,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均投入了巨资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范围大、空间分布复杂、工程数量多等特点,利用传统测量调查和人工巡视的手段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信息采集和管护时存在采集速度慢、时效性差、耗时长、人力需求大等问题。随着“放管服”改革的全面推进,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需在新形势下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措施,确保“放得下、管得好”。
1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作为综合对地观测技术,目前已经在航天航空和地面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该技术,需要利用遥感设备进行拍照和传输扫描,能够对勘测目标产生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捕获和收集,然后通过信息传递完成目标信息的保存和处理。通过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信息传输给地面接收站,则能使信息得到较好的使用。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应用广度和深度目前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在农业、气候和环境等方面,已经衍生出不同的遥感技术应用方法,并完成了相应模型的建立,能够利用空间定位和地理信息集成完成各种数据的深入挖掘,进而为各领域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从特点上来看,遥感技术能够采用多样手段进行数据获取,并且能够从时空、光谱等多个维度进行数据的精细化采集,所以能够使地物信息得到更加完整的反映。目前,人们已经可以借助无人机和中高轨道卫星、航天飞机等多个平台进行数据获取。遥感技术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则与其拥有能够实现数据快速处理的特点有关。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数据自动化处理,从而使海量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免受人为因素影响,进而使数据处理效率得到提高。不同于以往数据处理工作,遥感数据处理还要完成数据的多次矫正和计算处理,需完成统一数据标准的制定,并进行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所以还要完成具有良好普适性的模型建立,同时完成各种自适应算法的应用。而采取该种数据处理模式,也为数据资源的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地表参数定量转化为高精度环境参数。而在这一特点逐渐强化的同时,遥感技术也将获得更广的应用范围,如在土壤金属含量监测中用于实现参数反演。
2遥感技术的特点
2.1勘测范围大且迅速
一个卫星图像就能够拍摄三万四千平方千米的面积,而我国的领土范围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也就是说,只需要五百多张的卫星图像,就能够把我国的领土拍摄进去。相比于使用航拍照片就需要一百多万张,这样的特性使其能大面积地研究和分析问题。从时间角度来说,气象卫星一天就能够对地球拍摄两次遥感像片,而陆地卫星则能够十八天就重复一次测量。也就是说卫星遥感能够通过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大面积和突发性的事件资料。
2.2综合性强且影响小
综合性是指遥感技术能够多维度、多波段及多时段的对地球进行重复观测,并以此形成一个综合的勘察网络。卫星遥感资料具备很强的抗干扰性,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较小,不仅能够把传输来的遥感信息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得出资料并整理和分类,还能把对地面的实际观察作为辅助核查措施。这样的方式使得卫星遥感的抗干扰性很强,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能使勘测出的资料更加客观而合理。
3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中的应用
3.1农田水利规划方面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地形对水利规划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地形图过于陈旧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绘制新的地形图。但是,遥感技术具备的现实性强、获取时间短及资料准确等特征,能有效地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水利部门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来探测被污染的河流及湖泊,并依据传输回来的检测数据评估当前的水环境,获得该河流的水容量及污染程度。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简化水利勘测工作,还能确保规划出的河流、水域容量的资料的准确性。
3.2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应用遥感技术能够通过获取水体中叶绿素含量、固体悬浮物含量和其他污染信息为水环境评估提供数据依据。就目前来看,根据水体中叶绿素浓度,能够掌握水体中浮游生物分布情况。通过构建能够体现水体光谱与遥感数据关系的模型,则能通过监测叶绿素浓度完成水体中有机质含量的精确估算。而在水体生态环境健康程度反映方面,则可以根据水体中悬浮泥沙的含量进行确定。通过遥感反演,则能对航道、河口和洪水等水体的悬浮泥沙含量进行监测,进而以较低成本完成水环境的监测管理。此外,利用遥感技术也能完成其他水污染的监测。根据水体表面光谱和散射等信息,则能完成海洋、湖泊等水域的溢油监测。采用热红外传感技术,则能对水域的热污染源进行监测。利用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完成水体中不同物质分布、来源和变化情况的监测,还能掌握污染物的迁移特征。
3.3水库建设方面
水库建设一直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关系到了供水、灌溉及发电等方面的民生问题。而遥感技术的应用,在水库的移民规划及淹没范围方面有更为精准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小比例地图更新时间长,不能准确表现出真实的地形及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精力。但是,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把纸质信息转化为计算机信息,不仅提高了规划工作的效率,还使水库建设中的淹没区域调查具有庞大的宏观性及较强的权威性。
3.4河流治理方面
完善的河流治理不仅能够保护人民的生存及生产安全,还能保护国家的生态环境。因此,水利部门应稳定河滩及河床,确保河岸的全方位性及水底的立体性,这是保障河道排洪排沙畅通性及保证河流治理的关键性因素。遥感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观测河道内的水质、水文及河道地貌形态。然后通过波段的应用,以及处理相关图像和用计算机加强图片的光学处理,并屏蔽次要信息后,甚至能够获得水下地形及泥沙分布资料信息。经过相应技术处理后的图片信息,具备客观性、清晰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水利部门治理河流。
结语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在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源将得到进一步增加,在具体水利项目中的应用也将获得精度更高的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专门面向不同水利项目的遥感数据系统,推动遥感技术与水利数据及定量分析模型的融合运用,可为遥感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冠军,柳长顺,刘小勇,等.新时期农田水利发展的有关问题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9(7):42-46.
[2]刘艳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5):49-50.
[3]钟磊,马力,谭振江.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8,02:100-103.
[4]李旭平,成自勇,刘亮霞.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5:6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