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1307031983082603**
摘要:环境监测的开展,直接关乎环境影响评价成效,能够准确提供目标地地理信息,为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提供了基础保障。我国环境监测基本实现了有法可循,基层建设初步具备规格,监测设备与团队越发专业化,但提高环保服务,还需加强对仪器受限、人才缺乏等环境监测问题的重视,合理采取加强环境监测的措施,以突破先破坏后治理的环境保护瓶颈。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测定反映环境质量因素的参数有助于明确环境污染程度及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在环境影响发展中,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定点和定期监测分析环境因子、组成和环境污染物浓度、种类和分布的变化监测。环境管理与环境监察工作应以环境监测为前提,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1.1提供基础保障
在展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应当加强调查项目环境现状,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有序进行,以此获取更加真实,以及准确完整的环境监测信息,为评价环境质量,以及环境现状工作展开提供价值参照。加强调查项目拟建地,分析其环境容量,了解其当地影响,并对环境特征,以及分布条件等,展开跟踪分析,对其变化趋势进行评估预测,从而确定污染源,在其基础上,采取措施加强分析,为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提供基础保障。将气象等资料,结合环境监测数据,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展开。
1.2监督环境质量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环境评价方式方法,逐步呈现多样化,但环境监测,作为有效评价,以及影响的监督措施,基于环境评价角度分析,其监督作用不容忽视。通过环境监测,获取相关数据信息,能够将环境质量,以及环境变化等情况,进行充分反映,从而为环保人员发现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环保措施落实提供参照。对此,环境监测工作,既能反映环境污染,又可以监督环境质量转变。
1.3检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检测判断,以及综合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但实际上,影响评价体系,涉及较多内容,包括项目环境干扰因素,以及环境评价报告等。环境监测能够及时检测建设项目环境及其影响,以及评价报告等,以提高项目环境质量控制水平。环境监测工作,依托监测数据展开,以评定项目环境影响,以及可行性。对此,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检测环境建设,及其评价各阶段,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支持。
2、环评中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环评中水环境监测常见问题
监测项目不周全。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时,需要将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由于不同的水质功能和执行标准要求的检测项目是不同的,例如待测地表水若属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除了要满足GB3838的表1的基本项要求外,还要满足表2补充项和表3特定项,因此,当不考虑实际情况而盲目制定监测方案,最终监测出的项目就不完整,不能客观且全面地对区域内环境做出评价。监测点位不明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在编制环境监测具体实施方案时,项目负责人首先需要亲自到现场相关区域内选取、布置具体的监测点位。但实际大部分环评单位为了节省时间及成本,并未按规定安排相关人员到现场布置监测位点,仅是在企业平面布置图或卫星图上直接点选设置。如此一来,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监测位点很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导致所设定的监测点位不存在或完全不是希望设定的点位,而作为采样人员依然只结合方案提供的监测点位图进行监测,就无法测到理想的样品。
2.2环评中噪声监测的常见问题
如果所处区域不同,那么对于噪声监测的标准限值也有所不同,应充分结合当时、当地的相关规定进行监测。但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比如由于某些环评单位并未充分将道路交通噪声考虑在内,背景噪声没有按要求进行修正,导致检测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应根据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自身或区域周边情况进行噪声监测,才能得到正确、客观的结果。
2.3环境监测人员自身素质有待加强
环境监测是新时期下环境受到破坏应运而生的一项活动,它必须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但是我们有一些环境监测人员不注意学习,导致其自身的素质跟不上当前环境监测的需要。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其在布点、设备操作或者监测方案设定上出现的问题,会对监测采集的数据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造成整个环境评价的失真。
3、加强环境监测的措施
3.1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
相关部门可以适时组织环境监测工作有关的宣传会,加强下级环境监测单位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同时严格要求下级单位对环境工作的实施,做好相关的奖惩工作,让每一个监测单位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他们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避免其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消极现象。
3.2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自身素质
环境监测人员应该具备完整的环境监测的知识结构体系,应该做好平时的学习了解工作。想关单位可以通过组织监测知识竞赛、统一组织学习以及做有关方面的论文报告等来实现,具体的学习方式应该多元化,避免学习的枯燥乏味等。
3.3引进先进技术
为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精确度,要合理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同时还需加强监测点定位,且附带监测数据信息管理平台,收集区域环境监测市场的数据信息,统一管理信息管理平台。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基础,实现信息的更新与数据共享,连接点状数据,创建网状的环境监测系统,以系统为依托创建网状的监测数据库,从而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环境监测信息,减少环境监测投入,合理利用环境监测信息发挥出环境影响评价的积极作用与价值。
3.4加大对环境监测中不规范操作的监察力度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如监测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的规范完成各项工作,就会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对此,务必加大对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监察力度。如在环境监察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市场招投标系统。上级领导部门也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检查环境监测的质量,第一时间发现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在环境评价审中,还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检查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
3.5完善环境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技术和设备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所以,若要有效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的管理,使其充分满足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高效发挥出环境监测的作用和价值。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和创新,完善管理,制定科学的技术和设备创新策略,引进时下最为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在先进技术与设备的推动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如采用感应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等优化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监测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其可有效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环境监测,改进并完善环境监测技术设备,高度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环境监测的规范性,优化环境监测水平,最终有效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徐贵良.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探讨[J].河南科技,2018(34):156-157.
[2]王琦.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分析[J].绿色科技,2019(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