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5期   作者:董宇坤
[导读] 环境监测管理是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董宇坤
          130981199011033***
          摘要:环境监测管理是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能够为环境管理的决定作出正确的分析。现今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其监测技术也不全面,有的还比较落后。对此,对其监测管理的方式重点探究,提高其监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管理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探讨高效解决方案,以此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效率。
          关键词:环境;监测;工程;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的环境问题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因此现阶段加强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中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我国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从而改善当前的污染现象。因此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从实际出发解决好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目前的环境监测体系。同时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规划和协调工作,来提高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技术质量和技术效率,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现阶段的防治环境污染工作质量的提高。
1、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技术中资源配置与监测任务不匹配
          目前在我国环境监测过程中,部分部门对环境监测的资源配置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在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资源可以说是整个环境监测中的主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基层的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技术的配置设备都比较落后。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基层的环境监测部门的内部机制发展的还并不完善,这就导致了在环境监测设备的采购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国部分环境监测部门在采购环境监测设备的过程中,还缺乏一些专业化的采购渠道,甚至于部分环境监测设备没有相关的手续证明。环境监测部门在监测技术设备的分配过程中也缺乏系统化的专业分析,对于设备分配工作都较为随意。有些环境监测设备并没有收到上级部门的审批,也没有拿到相应的质量检测报告,就会直接投入到正常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使用。而这种环境监测设备必然会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出现频发的故障,从而对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滞后现象。
1.2环境监测技术硬件条件落后
          目前我国部分环境监测机构中的监测技术硬件条件落后,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硬件设备可以说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和监测技术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前提。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在环境监测技术的硬件配置上,并没有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一一对应,因此还满足不了日前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我国环境监测部门中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条件较差,不能在监测过程中及时的发现环境问题和污染物来源。同时,我国部分环境监测部门中实验室的资质还达不到国家相关的评审标准。由于环境监测技术的硬件配置较为落后,从而阻碍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此外,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站在技术配置上面还具有较多的不合理之处,例如:环境监测站中较多的监测技术设备使用了较长的时间,但是没有经过专业的维护和修整,因此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环境监测设备的零件,在应用过程中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设备老化,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环境监测结果统计不准确等现象。
1.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我国起步初期并不重视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管理,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对环境的检测管理。

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专业性管理能力人才,从而不能促进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实际环境检测管理过程中,大部分工作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借调过来,对环境监测技术与管理能力都相对较低,达不到专业水平,甚至都没有专业的从业证书。
1.4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环境质量管理单位虽然也有一定的工作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质量管理过程中,并不能达到实际的管理效果,也不能很好地对环境起到监管与保护的作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过于随意,没有完善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其工作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向并不明确。在工作中,其质量检测仪器也并不能满足其质量检测标准,工作人员对环境质量标准也不明确,依然采用老旧的标准对其进行质量管理。故此,要想有效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效果,就要完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与改革,落实到具体检测管理中。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2.1明确环境监测质量的目标和内容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对环境的采样、保存、监测技术、数据标准、整理、统计等等,实验室监测环境的工作环境,员工在监测中的工作效率与监测技术水平都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环境监测质量的目标就是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能够为环境监测保护带来可行性依据。监测质量结果与实际环境相差不多可以确定其更为准确。监测质量结果要确保其重复准确,才能达到可参考数据标准,代表性可以从测量的地点与时间上决定,以一定的周期时间定时完成监测数据,并取其平均值以确保其完整性。
2.2建立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也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与把控,规范试验技术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断地完善与优化,相关单位要根据国家推出的检测质量管理条例为依据进行优化完善,并制定适合自身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检测采集、实验提取、数据分析、检测报告等等内容都制定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其完善的管理体系落实到施工监测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高效解决其检测质量问题,促使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单位稳定发展,为保护环境献出一份力量。
2.3完善环境监测机制
          任何工作都需要依靠完善的机制落实,各地环境监测部门为提高监测水平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检测机制,在原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保障相关监测工作能够顺利落实。但要注意机制制定需要与我国法律相符,并将各地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充分尊重各地工作的差异性,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统一管理。如:某地区为方便区域内的环境监测工作统一管理,将各地的工作制度收集起来,根据地区差异性制定了新的监测机制,实现了当地环境监测工作的同步进行,有效保障了相关工作的规范性和秩序。
2.4健全环境监测标准
          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标准虽然能适应目前的工作需求,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相关部门仍需根据未来环境监测工作发展方向健全标准。在健全过程中,要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需求考虑进去,保证相关工作有的放矢的进行。同时根据环境近年来的变化曲线预测未来的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和监测结果的科学性,此外也可以适当利用大数据环境的优势建立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提供方便。如:某地环境检测机构利用了网络技术的便捷性,建立了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帮助各地监测部门根据实际数据制定相应的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并更具明确清晰的工作标准将相关工作顺利落实。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的监测在环境治理中是尤为重要的。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已有许多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技术被应用到了环境治理之中。虽然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初始阶段较发达国家稍晚一些,但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之下,有许多监测技术较往昔均已有了明显的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环境与发展,2017(5):149-150.
[2]尚玲.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环境与发展,2017(8):173-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