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建强
13052119671027****
摘要:公路工程运行后,由于自身质量存在缺陷,再加上在车辆荷载与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裂缝、车辙、泛油、松散等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公路工程结构外形美观,还会降低施工效果,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程养护维修。传统养护维修过程主要是在质量问题发生后,对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修复时间长,耗费的成本多,忽视对质量缺陷的预防,效果不佳。因此,为改进这些不足,确保公路工程处于良好性能和运行状态,应落实预防性养护技术。
关键词:公路工程养护;预防性养护技术;路面;边坡;排水设施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家庭拥有小汽车。据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报道,截止2017年新注册民用汽车总计28003955辆汽车,其中大型车辆高达171474辆。汽车特别是大型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为公路养护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我国公路里程数在国际上已名列前茅,但配套设施、管理水平仍然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这就表明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及公路养护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按养护目的和对象可以将公路养护分为4类,分别是预防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1]。其中预防性养护是指在公路出现大问题之前采取的养护形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交通效益和路面性能效益。
1、预防性养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划分养护路段
各个路段空间特点、病害特点、养护需求不同,对其进行划分,区分不同路段的空间特点、明确不同路段的病害特征,从而方能确定不同路段的养护需求。在划分公路过程中,划分路段时不能过于细化,防止难以实施具体的养护工作。因此,在实际养护过程中有研究人员摸索出了聚类分析法和基于剩余寿命指标的公路划分方法。其中基于剩余寿命指标的分析方法涉及路面结构强度(PSSI)、路面状况(PCI)和行驶性能参数(RQI)等指数,一般来讲当80≤PCI≤95,PSSI≥80,RQI≥80时,表明该位置路边稳定性差,有必要采取养护;而当PCI<80,PSSI<80,RQI<80时,就表明没必要进行预防性养护处理。
1.2确定养护时机
如何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研究一直是本行业的难点、热点,只有确定了最佳时机才能实现预防性养护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养护干预过早则造成资金浪费,过晚又会使得路面损害严重,使预养护失去意义。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RQI法与DI法,基于时间与路面状况的确定方法,排序法,生命周期评估,决策树和效益费用评估等养护时机确定方法[9]。这些方法主要分为2大类:路面状况触发法和最佳效益费用比法。路面状况触发法是指当收集的PCI、RQI、RDI、RSI、PSSI等路况指标低于设定的下限时触发预防性养护,此时为最佳时机。而最佳效益费用比法是指对不同时间采用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案进行费用分析,效益最大费用最低的时间即为最佳养护时间。采用路面状况触发法所需的路况指标数据容易获取,方法简单易用。
1.3不够重视养护管理
现阶段公路建设存在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虽然公路建设发展速度持续增快,不过资金匮乏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地开展。
在建设公路工程的时候,使用的大部分资金主要就是借助融资的形式获取,所以在建成公路工程之后,需要处理好还贷等事物,如此公路工程很难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而且之后的养护管理工作很难得到发展和进步,甚至是产生挪用养护资金的问题。不仅如此,一部分建设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不够重视后期的养护管理,如此会严重影响到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4管理制度相对复杂
公路工程的管理体制是比较复杂的,其中和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着及紧密的联系,最开始是事业型体制,开始发展成了企业投资和企业管理,在社会资本参与力度增加之后,进而产生了私企独资和国企独资等新型的形式,其中投资管理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收费还贷方法和养护管理方法变得越来越丰富,不过一部分管理形式很难满足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的相关需求。
2、公路工程养护中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策略
2.1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目前,公路工程常使用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为落实预防性养护技术,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学习,把握预防性养护维修技术,严格按要求加强巡视和检查并及时排除存在的不足,提升沥青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公路工程运行过程中,如果路面结构出现裂缝,不仅影响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会降低路面工程整体质量。再加上受外界降水影响,路面积水得不到及时排除,雨水会渗透到公路中,影响路面结构质量,缩短工程使用寿命。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当公路工程路面结构出现轻微裂缝时,养护维修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及时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将轻微的病害及时修复。此外还要加强质量缺陷的预防工作,提升沥青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降低质量病害发生的几率,使其更好满足车辆通行需要。在预防性养护维修过程中,养护人员要提前做好测量工作,结合路面裂缝宽度和长度,在裂缝处浇筑一定数量的沥青,从而对裂缝进行有效填充,防止裂缝大面积扩散[3]。这样既能确保路面结构外形美观,还有利于提升路面结构质量。此外在养护维修施工中,还要合理控制路面坡度,根据路基和路面结构特征,有效落实预防性养护技术,确保结构稳固可靠,为车辆通行创造良好条件。
2.2边坡预防性养护技术
落实边坡预防性养护维修技术,能避免滑坡现象发生,提升边坡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例如,养护维修人员要在公路工程边坡种植一定数量的植被,确保边坡稳固可靠,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还要在边坡进行片石砌浆,并利用铁丝网开展养护维修,保证边坡安全稳定运行。总之,边坡养护施工中,通过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能减少边坡失稳现象,提升养护维修水平。此外还要加强边坡运行的日常监测工作,详细和全面掌握边坡基本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性养护维修措施,避免出现边坡滑塌现象,促进边坡养护水平提升。
2.3裂缝处理技术
公路路面裂缝属于公路运行时期的主要病害,大多数的公路在运行时候比较容易产生裂缝的情况,刚开始的裂缝比较小,而且裂缝较浅,要是没有及时地进行维护,裂缝就会持续增大,进而产生较大较深的裂缝,而且会严重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等到裂缝变大之后再开展修复工作,就会给公路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资金。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需要在裂缝出现的初期阶段就开展修复工作,避免出现扩散的情况,这样能够降低病害的影响,减小维护成本,保障公路的稳定运行。裂缝处理技术需要参考病害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要是路面有着较大的裂缝,能够选择借助雾封层处理技术来进行应对,避免裂缝产生扩散的情况,而且能够防止水分渗入。要是裂缝比较密集,就需要在裂缝深处灌入密封材料完成修复工作。在处理横向裂缝以及纵向裂缝的时候,会选择贴缝处理措施,也就是涂刷胶粘剂,之后借助贴缝带来完成整体的修复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公路养护向预防性养护的倾斜,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现在可用于工程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越来越多,而不同预防性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施工有所不同,工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选择合理可行的技术类型。此外,大多数预防性养护技术都无法提高路面结构强度,所以如果路面上的病害已经十分严重,要先对病害进行处理再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
参考文献
[1]祝秀海,曹立升,田振中.东青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经验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19(2):110-112.
[2]刘亚松.国省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8(6):166-167.